有限創意●港孩讀金庸 - 余家強

有限創意●港孩讀金庸 - 余家強

港媽問我哪本金庸適合她中二兒子看。與大家所想相反,我不太贊成小孩讀。

作為消遣,本來沒所謂贊不贊成;但你懂的,港媽開得口,當然是為了兒女成績着想。於是簡答:「DSE中文科十二篇範文(今屆只考十篇),全部文言文或詩詞,一篇小說都無。你認為呢?」港媽即打退堂鼓。

即使計埋閱讀理解和校本課程(今屆取消大半),出現小說的機會率仍很低。睇金庸,能補充中學生對文學體裁認識的不足,但既然唔考,補充嚟把鬼咩?

金庸文筆略帶古風,文白夾雜,讀着爽快,模仿來寫,卻如:「天下沒解不開的梁子,和尚老了臉皮,倒想作個調人。」(隨手摘錄自《雪山飛狐》)老師會嫌並非現代語體文呢,即是連作文卷也幫不上忙。

OK,就別功利主義,純粹當課外嗜好又如何?我認,我小六便看,並且沉迷,好彩當年生活簡樸,家貧亦無其他玩藝修習,注定我日後揀文科唸中文系。但時代進步,港孩兼練十八般本領,卅六巨冊金庸看一遍至少一年半載吧,同樣時間夠考高一級樂器、考高幾級圍棋、學油畫雕塑、乾脆聘名師指點參加徵文比賽掄元,都比坐定定齋睇小說來得充實威水呀!那不算一種activity可以寫進升學portfolio的。

港媽囁嚅道:「所以我打算揀一本給兒子好了。」我搖頭道:「一睇覺得好睇,就非要睇完卅六巨冊不可,還未計翻讀。你預你小朋友可能會拖慢一兩門技藝進度,甚至廢寢忘餐,亦可能因此對理科降低興趣。」港媽說:「或者他不沉迷呢?」我說:「如果想他不沉迷,當初何必叫他睇?」

港媽希望孩子的嗜好,大概像成語「葉公好龍」——淺嚐即止,一旦引出真龍,手不釋卷而耽誤學業,恐怕要後悔莫及。其實,一切琴棋書畫何嘗不是?充充門面,勿成為真正琴痴畫痴啊。

那位港媽女校優異生,本身沒讀過金庸,一樣考進大學文學院,基於名牌效應慌死蝕底罷了。結果我推薦《雪山飛狐》。金庸長比短佳,無理由貪快從《越女劍》等小品入手,《雪山飛狐》在長篇中算短,較諸新作家也屬水蛇春。適逢大師逝世兩周年,X世代怎看武俠小說?且慢慢觀察。

(待續)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