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俄羅斯武術剛柔並重 港人學做「戰鬥民族」

話題:俄羅斯武術剛柔並重 
港人學做「戰鬥民族」

我們不時戲稱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但又有沒有想過他們會如何「戰鬥」?20世紀初日俄戰爭後,戰敗的蘇聯向東方學習格鬥技術,回國後再訓練士兵,慢慢演變成桑搏及西斯特瑪(Systema)。這兩項極具特色的武術運動近年更在港發展,讓各位不用離開香港,仍能向遠東的「戰鬥民族」學習一招半式傍身。

記者/攝影:麥卓溢

■桑搏作為徒手格鬥武術,其摔撻技巧與柔道相似。

■綜合格鬥(MMA)中常見的十字鎖技亦是桑搏的招式之一。

■桑搏港隊主教練連敬峰(中)自小學習柔道,數年前開始迷上桑搏。

■俄羅斯的UFC冠軍卡比(右)自小練習桑搏。 互聯網

桑搏似柔道 普京擅長

堪稱俄羅斯國技的桑搏來自俄語「сáмбо」一字,意思是「空手自衞術」,最初只是用以訓練士兵的搏擊技術。後來慢慢傳入民間,發展成全國性運動。俄羅斯總統普京亦是桑搏高手,曾經在國內比賽奪得冠軍,直到現時仍會練習及觀賞比賽,足見桑搏在當地的風行程度。作為徒手格鬥武術,桑搏糅合柔道及摔跤的元素,可分為運動桑搏及格鬥桑搏。前者與柔道相似,透過不同摔技、地面技及關節技的配合,務求將對方摔倒及降服得分;後者則更類似於綜合格鬥(MMA),容許手腳攻擊,實用性極高。由於格鬥桑搏的規則與MMA相近,故有不少具桑搏根基的MMA選手都能很快適應賽事。擁有28場不敗的紀錄、來自達吉斯坦的俄羅斯UFC冠軍卡比的父親正正是達吉斯坦桑搏國家隊教練,令他自小接觸桑搏,更兩度成為格鬥桑搏世界冠軍。

桑搏港隊主教練連敬峰自小學習柔道,具黑帶資格。他在幾年前開始接觸桑搏,因技術要求與柔道相若,他和一班學員很快就適應,遂持續訓練桑搏,後來更成為港隊一分子。過去兩年,連敬峰及一眾隊友到台灣及印度參與國際賽事,成功取得多面獎牌。雖然香港桑搏總會曾在2018年舉辦首屆粵港澳桑搏錦標賽,但連敬峰坦言桑搏要在香港普及有一定難度:「始終柔道較為普及,在體育館亦很難找到合規格的場地練習桑搏。」總會主席陳健浚表示正申請加入港協暨奧委會,希望未來可獲得更多資源發展這項新興運動,如發展柔道般開設興趣班,吸引更多人認識桑搏。

Systema似太極 以柔制剛

相較於桑搏,有「俄國太極」之稱的Systema就相對較為溫和。Systema Hong Kong創辦人Janik指,Systema源於俄語「Система」一字,有「系統」的意思。來自加拿大的他2005年開始學習Systema,10年前來港發展,開設香港首間Systema訓練學校。Janik解釋Systema本為俄羅斯軍隊的格鬥技巧,近年坊間有人學習當作防身術之用,全因無招無式夠簡單。Systema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招式,只着重四大宗旨:動作、呼吸、放鬆及保持挺身,他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隨相同的動作,故修煉時只要按照四大宗旨,做出自然反應,讓他們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系統,是Systema的終極目標。」不像其他武術有等級、高低之分,Janik認為Systema反而着重學生能否將四大宗旨融會貫通,即使面對危險時仍能處之泰然,同時透過訓練收減壓、放鬆之效,從而更加認識自己,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習武之路。

正正因為夠簡單及講求個人化,令Systema可以真正做到適合男女老幼,訪問當日亦見到有小學生與成年人一同練習倒地、呼吸、防備、甚至互相擊打的動作,訓練結束後亦會輪流分享個人體會。13歲的Kayden與爸爸及表弟Marc學習Systema逾1年,本身打籃球的他認為Systmea不受場地限制,走動更多更好玩:又能從中學到傍身技巧,懂得如何放鬆身體避開攻擊;Marc就認為學習Systema有助他提升力量。另一學員Jon指過往步大力雄的運動習慣令他累積傷患,有感年紀漸大,遂接觸Systema希望改善身體。他笑言初訓練時不習慣身體接觸:「一拳打別人,一個take down摔人,好多身體接觸我們都市人都不太習慣。」但隨着練習Systema多年,慢慢學會以調節呼吸及放鬆,更有效運用身體,做運動時更加得心應手。

■Systema課堂會練習倒地、呼吸、防守,甚至互相擊打的動作。

■Systema男女老幼皆宜,適合學習當作防身術之用。

■加拿大人Janik(左)多年前來港發展,成立香港首間Systema訓練學校。

■Systema本為俄羅斯軍隊的格鬥技巧。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