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投訴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火速要求檢討「出事」的《鏗鏘集:誰主浮沈》,對7.21事件的整體陳述是否平衡。
目前在風頭浪尖上的利君雅,主持《視點31》有失平衡嗎?這節目曾經邀請死黃絲杜汶澤,跟銅紫荊勳章得主情操高尚的陳百祥展開世紀對談,夠不夠平衡?如果該場深情對談,觀眾覺得杜汶澤比陳百祥表現優秀,由對談變辯論,獲政府「分章」的口力先生分數偏低,那是這節目主持人立場失衡?責任在港台嗎?
何謂平衡?新聞報導要平衡,防暴警、抗爭者與記者、救傷員在現場「所作所為」,都要一覽無遺,不要剪掉某些畫面,然後報幕員用字不要扣帽子,這就叫平衡。
《鏗鏘集》、《視點31》不是新聞報道,陳述的是觀點,是為問題尋找其中一種答案。邀請不同意見人士大鳴大放,基本上與辯論比賽的精神無異,最近看一集《視點31》,第一個題目是「司法不應政治化?」,請來特委裁判官大律師劉偉聰,跟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兼監警會成員錢志庸交流,兩位觀點立場大不同,錢對民建聯雙寶批判法官依然覺得無所謂,對中央要整頓司法,也覺得收緊政策比以前好得多,由劣變優,看得我這名中立民間人士非常不滿,雙方不能互相苟同,主持人結語是司法討論有很多不同意見,錢志庸也補充一句:「沒有對錯」。
好一句「沒有對錯」,多平衡啊,道理沒有絕對對錯,論述理據卻總有公道可言,有人大放歪理,最後大家不對也不錯,那平衡的意思就是黑白是非不重要,和稀泥才是今後媒體生存之道?
平衡像不倒翁,按現在局勢,港台有關時政節目都要保持絕對中立,甚至社會問題探討,若政府有可批評或檢討之處,例如沙中線短樁超支,最後結論是否也要加上「見仁見智」、「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Well,今後我知道如何平衡情緒了,竅門是中立,若有港警粉絲跟我讚美防暴警,要中立,我應該說:警察是有點抓人成狂,但去誠品買東西然後給拘捕那女子,也實在逛街成狂,真的錯錯錯;都什麼時候了,國慶喔,明知道有人號召出街購物,莫莫莫啊。雙方都有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爭辯到面紅耳熱的鋼索上保持平衡,一定中立。中立,平衡往往等於沒意見無所謂;而今時今日,對種種荒謬現象能自稱中立人士者,值得欽敬,絕不仰慕,不是裝聾作啞,就是或到麻木了,吃飽就能達到飲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