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蓋棺】港版國安法侵蝕香港人權引起國際反彈,繼英國後,加拿大也加入收留香港抗爭者行列,向受到迫害的港人敞開庇護大門。當地《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道,渥太華已向首對香港夫婦發出「公約難民」資格,男事主表示曾在本港遭便衣內地官員拘留。
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局9月1日通知這對30多歲港人夫婦接納他們的庇護申請。二人均是去年反修例運動的活躍人士,其中33歲男子更是前線抗爭者兼本地政黨人士,還「營運一間倉庫為抗爭者製作和提供防護裝備」。
他透露在本港曾被多名沒有穿上制服的內地官員扣留,警察又派員跟蹤並搜查其住所,雖然沒被起訴,卻惶惶不可終日。他憶述在本港的最後一段日子,試過因為太恐懼,匿藏在某幢大廈地下的「洞穴」,兩夫婦最後決定流亡。
二人去年12月抵達加拿大,獲當地新香港文化協會接濟。如今獲得政治庇護,男事主向《環球郵報》表示相當感激加國政府,他說:「現在不需再東躲西藏,終於找到一個容身之所。」
根據加拿大法律,「公約難民」源自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定義是某人不能返回家園,「因為其種族、宗教、政治立場而擔心會被迫害」。
溫哥華移民律師理庫蘭德(Richard Kurland)形容,這對夫婦不過是「起步槍」,相信獲發難民資格的港人陸續有來。他指出「加方的難民安排,實際是暗示香港司法已崩壞,認為該名男子面對迫害時,在當地既無處可逃,又不能合理地依賴香港司法系統提供保護」。
據報,已有近50名香港人在加拿大申請庇護。父親是香港移民的加拿大國會議員莊文浩認為,加拿大要做的不單止是接收「一小撮」政治難民,更應該仿效英國,為香港居民提供入籍加拿大的途徑。
前司法部長科特納(Irwin Cotler)也促請杜魯多政府改變目前個別審批的做法,為所有希望擺脫國安法魔爪的港人提供庇護。他說:「我不希望只限於兩個(成功個案)……我們必須作出回應,表達我們有能力保護所有來這裏尋求庇護的人,並協助他們來加拿大。」
翻查近年數據,2013至2018年間,加拿大每年都有兩至六宗港人申請庇護的新個案,但這些申請不是悉數被拒,便是中途放棄。不過去年起,申請數字開始上升,去年有12宗正在處理個案,今年上半年正在處理的申請已上升到37宗,而今次就是首宗港人成功獲批個案。
加拿大《環球郵報》/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