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晚市禁堂食,新聞報道名廚幟哥大吐苦水,指旗下龍皇酒家近月生意按年跌超過八成。他坦言每個月最擔心是交租到期日,未知能捱到何時。
生意慘淡,前景未明,此時此刻到底是繼續拿積蓄甚至以借款頂住?還是把生意縮減或關掉更好呢?面對困境,不少生意人陷入兩難。
做生意相當高風險,可令人輸身家。曾聽過有故事,一些富豪希望自己的富二三代染上鴉片煙癮,因為家族富可敵國,代代食鴉片煙絕無問題,但倘若兒子搞生意,隨時敗掉身家。
有人做生意而發達,但不代表做生意就能發達,實際情況可能更壞,隨時把積蓄也輸掉。當中最容易出事的處境,正是捨不得自己一手創立的生意,眼見沒前景,但仍要死撐着,更借錢回來頂,最終沒頂,還要欠債纍纍。
若前景不明,理應斬纜止蝕離場,保留實力,留待他日東山再起。實際情況並非人人做到,能說出此話是何其理性,但「針唔拮到肉唔知痛」,生意人自己創立一盤生意,自己與一班夥計靠此生活,說斬就斬,的確很難如此瀟灑。
明知應該怎去做,但很難理性果斷,這特性有時會於一些投資者身上看到。明明知道一些投資項目變質,亦知道自己不應該再持有,可是依然不捨得自己曾下過不少苦功作分析,亦曾持有多年,更不想證明自己看錯了,難以做到「斬立決」。
生意走下坡與黑暗期的老闆們,令我想到不少香港人持有滙控(005)股票的心態。若真的「計到數」,憧憬它未來比現在更好的話,大可撐着。然而,若對其前景不樂觀,在黑暗中一廂情願地等待黎明,未必理性。
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