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打平日本媒體界的新首相菅義偉,又向學界開戰了!他不同意六位學者做日本最高官方研究機構——日本學術會議——新會員的人事調動案。該會議1949年創辦以來一次都沒有被政府推翻過他們推薦的新會員。學界、媒體界都強烈抗議,已成為10月下旬開幕的臨時國會焦點。在野黨要以這案來展開倒閣運動。
日本學術會議是1949年在首相所轄之下創辦的,是跟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與台灣中央研究院一樣的國家最高官方研究機構,有210位會員,他們都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各領域選出來的日本頂級頭腦,日語的會員等於是中文的院士。他們的目標是要反映科學家對行政與產業政策的意見。日本學術會議法第1章第1條規定會議為首相所轄,經費由國家預算負擔,但可離開政府而獨立活動。主要任務為四條,即向政府獻策、國際活動、構築學者之間的網絡與啟發對科學任務之輿論。可說他們是站在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普及科學的立場來實現世界和平的。
會員任期為六年,每三年換一半會員。今年是改選期,學術會議照常向政府提出了105位新會員的名單。至今政府都認可他們推薦的名單,名單裏的105個新會員都入會。
但是,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不同意105人當中的六名教授入會。他們都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等名牌大學專門研究社會科學的教授;共通點是他們對安倍政權強力推動的安保法制改定、共謀罪、特定情報保護法制訂等所謂反動政策,在國會公聽會或媒體提出鮮明反對。
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獨家報道了這則新聞。因商業大媒體幾乎都向政府投降,現在最敢言的就是《赤旗》。它獨家報道以後,各大媒體在官房長官記者會上問政府這措施是否合法,再問不同意的理由。但新任長官加藤勝信非常曖昧地回答「不管專門領域之業績而站在綜合與廣泛的視野來研究而做了合適的人選。這是依法適當的措施,政府不會修改,也不準備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雖政府沒說明甚麼,學界與媒體認為他們六位的反對表態導致首相不同意。除了維新會之外的所有在野黨,學界與所謂進步派大媒都強烈地抗議,說是違反保障學問自由的憲法。政府卻主張首相有任命權。大報紙與電視新聞都在頭版頭條報道這則新聞。
這次對決雙方都有法律基礎。最關鍵的首相任命權,學界與媒體重視慣例而說至今沒有首相不同意的前例,主張首相的任命權不包含不同意,只能認可。相反政府重複地主張依法辦事,就說任命權包含不同意權。雙方一點都不妥協,加深全面對峙的色彩,顯出兩個法匪(編按:指以法律為後盾做壞事的人)對決的局面。如這場爭論要打官司,肯定需時不短。
有位知情者透露,學術會議本身不是沒有問題的。因創辦時日本論壇左派、進步派佔優勢,現在的會議主旋律還是反體制、反政府,「加上象牙塔裏的學者不知世事,總有世界和平等夢想」。
學術會議2017年全會一致地採取聲明而宣告不對軍事技術研究作貢獻。時值安倍政權像美國一樣推動產學共同體,對他們的聲明非常不滿,其中政權大掌櫃即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此開始找機會打壓他們。繼承安倍路線的菅內閣出爐沒多久就找到千載一遇的反攻機會。
日本臨時國會本月下旬開幕。剛合併國民民主黨的最大在野黨即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等在野黨已表態以這論爭來展開倒閣活動。菅內閣支持率在各大媒體的民調都超過六成,但對這則不同意案卻過半民意都向政府要求明確的說明。可說日本輿論正在考慮選擇哪一條路,支持菅義偉或重視公平。
菅內閣在國會怎樣迎擊在野黨與輿論的攻擊?如堅持太強硬的姿態與答辯,順風出航的菅內閣也許面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局面。但前述的知情人士解釋,「不管國會論爭如何,菅內閣已達成目的,殺了六隻雞嚇倒了不少猴子」。究竟是不是已殺了雞,嚇倒了猴?不得不看接下來的臨時國會。
甘粕代三
日本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