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論首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力撐特朗普㩒住拜登嚟打,進而橫掃美國白左、順勢腳踢盲從《紐約時報》、CNN等所謂進步言論套路不作自我獨立思考的華文傳媒,令人看得過癮之至。除了文字痛快淋漓,才子跟《華爾街日報》的朋友不約而同,將整場辯論的焦點放在宣諸拜登之口的五隻字。雖是一隻手板數晒,兩者展述的五隻字排序有出入,其中又有一字之差,而勁度迥然有別矣。
在陶傑筆底,拜登如是道出那五隻字:「Man, would you shut up?」按才子的演繹,美國白左「視之為拜登受欺凌之下的反抗,大為鼓舞」。《華爾街日報》朋友的版本:「Will you shut up, man?」一個「man」字行頭,一個則殿後;「時態」一個是過去式另一個則是未來式。《華爾街日報》附有原汁原味的影像,忠於原著,殆無疑問。用字雖有差異,詮釋可雷同,兩者皆以此為拜登備受欺凌的反抗;《華爾街日報》的朋友且稱此五隻字能幫拜登爭取游離票——尤其是同情弱者的女性選民——的支持。拜登本已在民調領先,復添火氣十足的五字真言,這場辯論不難有一戰定江山之效云云。
往後本來尚有兩場辯論。特朗普和夫人不幸雙雙中招且住進了醫院,第二場辯論大有可能告吹。最後一場辯論倘能如期舉行,誰能擔保不會爆出觸動人心的核子彈級勁度警句?故此《華爾街日報》朋友指選情漸見明朗,未免言之過早。事實上特朗普中招入院,猶如整場選舉胡牌來過,當下恐怕超級電腦也摸不準選民意向吧。
姑勿論後事如何,特朗普和拜登都深知螢幕上那90分鐘的舌劍唇槍動搖不到彼此的基本盤,志在爭取游離票。畫面所見,當時許是已中招的特朗普滿臉陽光氣息,拜登可臉色蒼白且神情呆滯;即使同情弱者,頭腦稍為清醒的人也不會將國家命運押注在看似行將就木而顯有認知障礙的78歲老翁身上吧!
哪怕游離分子不為對照強烈的畫面所動,拜登的政見亦應教他們遲疑。別的不說,為了重返巴黎協議跟全世界一起減排,他主張設下限期捨棄石油而改用再生能源,以實現左膠的「綠色經濟」願景。全球超過八成能源來自石油等生物化石產品。依循左膠路線,經濟產業運作需翻天覆地的革命。拜登若選上很可能只做四年,哪夠時間動此大手術?即使只是作所謂「前期準備功夫」亦須全面干預升級,制定大量規範經濟運作的措施,形成無從計量的風險。
經濟為武漢病毒重創,有待復原;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此非動大手術的時機。降低風險、休養生息之道是跟「相熟的魔鬼」交手。不管特朗普態度如何囂張狂妄、口沒遮攔,自上任以來確又一一兌現四年前的競選承諾:大幅減稅、削除干預、從歐洲撤軍、締造中東和平……直至病毒來襲,這個「相熟的魔鬼」確確實實交足功課,而經濟空前興旺。有得揀,舉棋不定的游離分子會揀大開左膠空頭支票的拜登,還是講得出做得到、言而有驗的特朗普?
選民心,海底針。未到11月3日投票那一刻,誰說得準游離選民的取向?四年前,共有3,300萬人郵遞選票,佔了總數的四分一。疫情關係,郵遞選票料將陡升,增添變數。譬如過了選舉日方寄到的選票是否有效,至今猶無定論;郵遞選票之真偽同樣備受挑戰,甚至需最高法院出手擺平。暗湧處處,即使勁如核子彈,選情斷不致取決於那五隻字吧?
以勁度論,陶傑版那五隻字跟拜登的原裝版確有分別。「Man, would you shut up ?」雖有反抗之意,反抗得來可隱隱然滲透着求憐的氣味:「收聲啦,你!」只差沒有低聲說句「好心」。反之,「Will you shut up, man?」明顯是喝令特朗普:「你同我收聲!」白左擁躉興奮莫名的顯然是到了望八之年,拜登這頭老馬竟然有火。然而果是有火,那又何如「Shut up!」那般清脆利落、勁度十足?拜登以「man」字作結,畫蛇添足,氣勢大挫。此又莫非衰收尾之象?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