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停發3年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本月23日至11月5日開售,面對本港連續兩個月通縮,今次iBond最低固定息率保證,由以往1厘豪增至2厘包底,發行額亦最多可加碼至150億元。銀行界及市場人士認為,是次iBond息率極為吸引,超購不成問題,料今次首掛價格可望升越103元關口(票面價值為100元),甚至劍指105元水平。
有業界稱,iBond年期可坐足3年,低風險食息一族不妨考慮最少認購5手(每手一萬元),但注意抽iBond與抽新股不同,「抽得多未必派得多」,固不宜以孖展大手認購。iBond採「循環分派」機制配發,即盡量每人派一手然後循回再派。
今批iBond最大亮點是最低保證利率倍增至2厘,市場形容是另類派糖。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解釋,2厘包底回報是因應多個市場因素,包括銀行定存水平而定,目前低通脹及低息環境下,冀可提升iBond吸引力。但他強調每批iBond設計均視乎當時發行情況而定,今次兩項新安排不能視作以後發行iBond的常規指標。
統計2011年至2016年間數據,iBond首日掛牌表現均受捧,升幅介乎3.2%至6.7%。各銀行包括中銀、渣打、花旗及信銀國際等,均即時推出多項豁免費用優惠。
上商執行副總裁兼傳統銀行業務總監陳志偉表示,今批iBond包底息率達2厘非常吸引,比一般銀行定存高很多,當經濟復蘇,通脹回升時,以浮息計算亦可能取得高於兩厘回報,在目前低息環境及投資市況波動下,相信iBond超購不成問題。按2016年逾50萬人申購,每人最多抽到3手計,今次更有加碼優勢,他建議投資者不妨考慮最少認購5手,資金充裕更可抽10手,但不宜以孖展巨額認購,否則可能會蝕孖展息。
不少iBond投資者亦喜歡短炒買賣,他指按往績推算,加上今次保證回報更佳,首日掛牌價「103元(升3%)應該一定有,甚至更高」。另一不願具名市場人士亦說,很大機會首掛已升至105元。滙豐環球資本市場常務總監兼大中華區固定收益交易部主管黃子卓表示,由於息率吸引,估計iBond上市後二手市場的交易會相對活躍。
中銀香港(2388)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預期,是次iBond認購人數及金額均會比過去6批為多,以往該行超過八成客戶會持有iBond至到期日,料今次亦能維持相若比率。
財政預算案原預期iBond及供65歲以上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合計目標發行額130億元。劉應彬說,若今批iBond增發至150億元,不會影響銀債發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