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黨委三角正式登場?(林海)

香港黨委三角正式登場?(林海)

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長周末,縱使警察千方百計阻嚇震懾港人表達訴求的意願,抗議活動也沒有被徹底壓下,而是零星地散落各區。從鬧市商場到獅子山頂,港人仍以各種方式展示出勢不向極權低頭的勇氣;與之相比的,自然是專制者的懦弱虛怯,為一條可能出現的抗議標語,怕得連獅子山頂也出現了警察哨崗。如此「國慶」,即使沒有像去年般出現大規模示威衝突,在港人心中,黨國的顏面也早已盡失。

當然,香港社會的現實,阻擋不了中共權貴繼續構築虛幻、粉飾太平。就在十一當天,香港市委書記駱惠寧便領銜主演了一套「視察調研親民騷」,先後探訪了可以捐出11萬元給內地抗疫的「基層」吳婆婆,和可以花上十萬積蓄組織撐警護旗活動的「劏房戶」徐天民。被訪者的故事浮誇反智兼弄虛作假,固然引來網民的恥笑;然而事件的政治含義,始終在於中聯辦已完全拋棄其僅僅是「聯絡」角色的包裝外衣,正式成為治港的核心機關之一。像內地地方領導般落區「視察調研」,對香港內務指手劃腳,正是西環主政浮面的明證;這不是駱惠寧第一次這樣做,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而且以後次數只會越發頻密,要的是港人慢慢地習慣接受。

逐步引入內地地方管治架構

將內地地方管治架構逐步引入香港,以落實中共「全面管治權」,光是加設黨委書記一職可不夠徹底。內地地方管治有所謂「四大班子」,即黨委、政府、人大和政協。放諸香港,政府是現成的,立會「人大化」正在進行,香港雖無自己的政協架構,政協所要統戰的對象卻早已散落全國各地的政協之中,而黨委除了要有書記之外,下面還通常會有兩名副書記,一名由地方政府首長兼任,另一名則是專職副書記,主責黨務及意識形態,在內地通常會兼任地方黨校校長。

香港領導架構要與內地看齊,除了駱市委書記和林鄭兼任的副書記外,尚欠一名專職副書記,而此人在剛過去的周末也似是正式浮面了,他就是前特首梁振英。自卸任特首以來,梁振英一直活躍社交媒體,勇於對泛民政黨、公民社會等「敵對勢力」「亮劍」,可說是「政治素質過硬」,極具「看齊意識」。周日,他更在發文批評教協的同時,藉機指摘教育局官員「沒有擔當」,又引用習語錄「為官避事平生恥」,暗諷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把習金句「當耳邊風」。面對嚴厲指摘,教育局和特區政府卻沒有絲毫反應,完全不符合面對市民及外國批評時的戰狼德性,何也?若說梁振英就是在港主管黨務及意識形態的市委副書記,楊潤雄要受其教訓,林鄭也沒權干涉,一切也就說得通;而梁振英過去三年種種發動意識形態批鬥的舉動,也能得到解釋。

一個十一長假,香港市委正副書記齊齊浮面,特區政治架構加速向內地地方體制靠攏,中共擘劃的香港未來會如何,也不用多說了吧?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