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館改展覽內容 擬加入中港邊境融合

歷史館改展覽內容 擬加入中港邊境融合

【本報訊】港府全面配合內地中港大融合。香港歷史博物館宣佈本月19日關閉常設展覽「香港故事」以作更新後,有歷史書作者余震宇踢爆,曾獲館方邀請提供有關香港海岸線變遷作展覽內容,但同時被要求進行有關「中港邊境融合」的歷史研究。余震宇更透露,館方同時提及新展覽的內容,將包括開發郊野公園及人工島等具爭議性及尚未落實的計劃。

香港歷史博物館日前宣佈,設展逾20年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將關閉以作更新,預計2022年重開,惟未有公佈新設的展覽內容。

余震宇曾接獲構思大綱

facebook專頁「香港舊照片」創辦人、歷史書作家余震宇近日於其個人賬戶稱,香港歷史博物館2018年曾邀請他商討將其研究香港海岸線變遷的著作,加入該館新常設展覽的內容中,其後他又收到館方職員寄給他的一份「構思大綱」,詢問他會否願意受薪完成當中其他議題作展覽之用。

余震宇表示,該大綱羅列多個議題,包括「中港邊境融合」研究,如邊境禁區範圍減少、深港西部通道、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等口岸的落成及啟用等。他指自己素來對中港邊界沒有研究,更感到事件「有啲奇怪」,故婉拒邀請。余震宇指館方事後單方面告知他不用幫忙,「也奇怪,邀請就有邀請信,踢你走就只有一通電話。這是香港。」

余續指,大綱除提及新展覽包含「中港邊境融合」內容外,亦提及不少未完工或仍在草擬階段的發展計劃,包括開發郊野公園及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施政報告才提出的人工島等。他認為相關議題在社會上有不少爭議,將其納入歷史博物館展覽內容中,會讓外界覺得展覽是為這些規劃「背書」,而非向市民回顧香港歷史。

康文署回覆稱,香港歷史博物館在籌備新常設展時,特別成立一個專家顧問委員會,當中包括多位從事香港歷史研究的資深學者,為新常設展的內容提供專家意見。該署指中港邊界融合並沒包括在探討的範圍內;館方也沒有委託任何學者就中港邊界融合、人工島或開發郊野公園進行研究,惟該署沒有交代曾否考慮於展覽中加入有關內容。

余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