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昨日新增三宗輸入個案,其中一宗涉及一名73歲尼泊爾女士(第5110號),她9月27日完成檢疫後,到油麻地親友家居住,因身體不適先後到過油麻地普通科門診及私家醫生求醫,但醫生並無為她留樣本檢測,其後再到急症室求診後始確診,其同住的兩名親友昨日初步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這名73歲女士9月13日從尼泊爾抵港,於尖沙嘴最佳盛品酒店檢疫,其間兩次樣本均呈陰性。患者9月25日曾現病徵,無食慾及胃痛,但未有通報及求診,至9月27日完成檢疫後,到油麻地炮台街立德大廈的親友家居住。
患者因身體不適,9月28日及10月1日親友先後帶她去油麻地普通科門診及彌敦道481號天一醫務所求醫,其後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後,經院方檢測呈陽性,病毒量高。其兩名同住親友亦初步確診。張竹君指,兩間診所並無為該女患者留樣本檢測,「兩間診所可能覺得佢嘅病徵唔似,我哋提醒下次遇到同樣情況都盡量(為病人)留樣本。」
另外兩宗輸入個案,分別為9月23日由尼泊爾乘坐RA409航班抵港的71歲男子(第5114號),確診前居於尖沙嘴君怡酒店;以及10月2日從俄羅斯抵港的25歲貨機工作人員(第5113號),確診前居於赤鱲角香港天際萬豪酒店,兩人均無病徵。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該名73歲尼泊爾女士檢疫期間已發病,有播毒風險,結果再傳播給兩名同住親友,「佢喺社區已停留一段時間,佢嘅親友亦可能發病一段時間,可能已經喺社區傳播出去,係絕不理想」。他指,隨着疫情緩和,衞生防護中心的隔離檢測應在第13日、即臨結束14日檢疫期前進行,並需24小時內有檢測結果,防止漏網之魚,「如果第13日做檢測,只有1至2%陽性個案遺留,如果第10日做,可能會有超過10%遺留,好多人完成檢疫後先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