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呎租106元 劏房貴過豪宅 基層花四成人工交租 越住越細

床位呎租106元 劏房貴過豪宅 
基層花四成人工交租 越住越細

【本報訊】疫情下不少基層家庭收入大減,惟租金卻不減反升。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基層開工不足,不適切居所住戶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由過去29%急升至39%,單身及二人家庭的有關比率更高達45%及50%;而不適切居所呎租繼續高於私樓,其中面積僅18呎的床位呎租升至105.6元,60呎的板房或梗房呎租亦達50.7元,遠高於千呎豪宅35.5元的呎租。社協擔心基層無力交租下,只能搬到更細的不適切居所,形成惡性循環。

■本港住屋「越細越貴」問題惡化,床位呎租高過豪宅。

社協上月向不適切居所住戶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收回439份問卷。綜合差餉物業估價處今年8月數字,發現本港住屋「越細越貴」問題惡化。今年8月面積僅約18呎的床位平均呎租,已升至新高的105.6元,較去年9月增加14元,加幅達15.3%。該類床位的呎租更較面積逾千呎豪宅的平均35.5元呎租,高出近兩倍,兩者之間的呎租差距,亦由去年的59元擴大至約70元。床位的呎租是各類不適切居所中最高。

至於60呎板房或梗房8月時的平均呎租為50.7元,是第二貴租的單位類型,租金較去年9月升2.8%。面積135呎劏房呎租為37.5元,與430呎以下的九龍區私樓呎租相同。

■呂綺珊(前排右三)指不少劏房業主大幅加租,增基層負擔。

調查又發現,46.5%受訪者過去三年曾被業主加租,當中10%人三年內被加租三次,亦有受訪者三年內累積加租達1,500元,或一次性加租1,100元。整體受訪者居住單位面積中位數為120呎,人均居住面積僅40呎;逾九成受訪者人均居住面積低於公屋擠迫戶定義的75呎。至於設施方面,過半受訪者的單位須共用廚廁,或廚廁在同一位置,分別有40%人所住的單位未有天然通風或天然採光。

社協幹事呂綺珊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基層開工不足甚至失業,收入大減,最新基層住戶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升至39%,較過去的29%增加10個百分點,其中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的有關比率更高達45%及50%。面對業主加租,基層只能搬遷至環境更惡劣或面積更細的不適切居所,形成惡性循環。

團體促設租務管制

呂綺珊說,香港居住面積越細呎租越貴的問題不斷惡化,因為本港缺乏租金管制,加上公屋供應嚴重不足,劏房需求殷切,不少劏房業主「獅子開大口」,大幅加租,並濫收水電費和其他雜費等,基層只能「肉隨砧板上」。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提議設立租務管制,成立由租客與業主比例為一比一的法定委員會,議訂租賃及加幅水平,並按上季度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作調整,上限為10%,並需提早半年通知加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