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書簡 - 顏純鈎

獄中書簡 - 顏純鈎

近期看得最投入的書是《陳健民獄中書簡》。在陰霾壓抑的日子讀這本書,真有療癒的作用。

天底下最痛苦的事無過於失去自由。陳健民教授因為發起佔中運動被判入獄,坐牢十一個月,他把這個苦難歷程看作是自我修煉的過程﹑征服痛苦的過程。整本書介紹的雖然是十一個月的獄中生活,卻充份呈現他個人的思想境界、開朗積極的性格,呈現他的學問和修養。

因為失自由,所以要爭自由,失去的是身體的自由,爭回的是精神的自由。他的自由就在靜坐、跑步、讀書、做木工、聽音樂、教獄友英文、與獄友談心、幫助獄友寫信。自由是主觀感覺,身體雖有自由,但受制於社會羈絆精神苦惱,內心反處處受限;唯有內心有廣闊空間,讓思想無拘遨翔,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陳教授把坐牢視為抗爭運動的延伸,視為自我道德實現的一次實踐,他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泰然和豁達都超乎常人。他沒有怨天尤人,既來之則安之。為應付入獄後惡劣的環境,他提前兩年夏天不開冷氣睡覺,又盡量了解獄中生活的細節,作了充份的心理準備。他是一個對人生際遇採取主動的人,環境壓迫他,他就去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變環境,他沒有被苦難打倒,他與苦難周旋,戰勝了苦難。

陳教授在獄中仍關心香港社會的動向,每天聽收音機了解反送中運動的進展,他為年輕人的犧牲痛心,譴責林鄭與黑警的暴行。人在獄中,心在獄外,這使他內心的空間更廣闊,外面世界的風聲雨聲傳入鐵窗內,他感同身受。

十一個月時間,在獄中做木工滿足興趣,領取可笑的報酬,他一口氣讀了四十本書共五十冊,內心更充實,書末附了他所讀的書單,可見他思想的深邃和廣博。讀書最容易銷磨時間,放鬆身心,增強對未來的信念。以時間換空間,他的空間就是思想的無限領域。

一個人對抗一個時代,對抗一個龐大的暴政,以身體的不自由爭得思想的自由,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在這本書中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