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苦盡當甘來

飲食男女●苦盡當甘來

淅瀝雨聲愈趨雄壯,幾乎蓋過了汽車的引擎聲,一連多天的雨露,彷彿為被禁聲的眾人吶喊着。瀝青路上積聚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水窪,任由車子濺起水花。往日來到九龍城,日也好夜也罷,總是為泊車苦惱,如今當然說不上是杳無人煙,但繞不上一圈,就已經找到車位,即便如此,也只好苦笑。走在路上,從途人的裝束可見,多是附近居民。午時稍過,食肆都是虛席居多,有部份更選擇落場休息,疫情改變常態,大家也只能硬着頭皮應付。

來到衙前圍道,忽爾發現有一條小人龍聚集於一家小店前,抬頭一望,一個白色招牌映入眼簾,上方用綠色刻了一行泰文,泰文下方則是「金泰沙冰」四個桃紅字樣,旁邊更畫了棵椰子樹,不論畫功,倒是吸睛。招牌下方,一個黑金髮女人正站在店前跟客人打牙骹,旁邊較年輕的泰國女生則忙得不可開交,顯而易見,黑金髮女人正是老闆娘,人稱「蓮姐」。見她談笑風生,以為其滑舌得很,卻也忘了表裏如一者,寥寥無幾。有人無情,卻滿口慈悲,惺惺作態;有人濃情,卻閉口不語,默默付出,蓮姐當屬後者。然而,人心日久可見。她的故事,即將被娓娓道來。

爺爺當年為了幫忙蓮姐,放棄自己在大陸的生意。

蓮姐當年一人打理小店,每晚就睡在烤爐下。

串燒的醬汁都是自家製作,有沙嗲醬及酸辣醬。

串燒沒有預先炸到半熟,由生肉開始燒方好吃。

努力不懈

這算是一家老店,雖然招牌保持簇新,但只要稍為往門面看,便可見其歲月痕迹。門面相當狹窄,中央放了一個不鏽鋼食物櫃,上方兩層放滿了一串串的生肉,前方用帶點殘舊的玻璃遮攔着,右方是一個約莫兩個人身位闊的燒烤爐,炊煙不斷冒起,瀰漫着肉香,爐後的女生被燻得滿額是汗,雙手卻無暇擦汗,不停翻動面前的串燒。「係咪好奇怪呢?個名叫金泰沙冰但係冇沙冰賣,淨係賣串燒。」一直坐在店門外的白髮老翁驀地開腔,掛着一副悠然的笑臉,他是蓮姐的老公,小店的老闆,因為經常湊着孫子孫女到處去,九龍城的街坊都跟着孫兒喊他「爺爺」。說到小店名字的由來,剛跟客人道別的蓮姐,姍姍步來,講起故事。

蓮姐是泰國人,在泰國出世,鄉下是窮鄉僻壤,自小就要到處去打工,幫補家計。長大後成家立室,誕下兒子不久後,卻與丈夫離異。當時鄉下窮得很,為了賺錢養活兒子,一九九五年,透過中介公司介紹,她留下兒子,來到香港做家庭傭工。為了寄多一點錢回泰國,她更於閒時到酒樓做樓面,當時,爺爺是酒樓的熟客,二人就是在酒樓相識並相愛。到了二零零零年,蓮姐不想再做家傭,想嘗試做生意,湊巧的,爺爺於中國的製衣生意走下坡,她就趁機提議不如開泰國餐廳,他笑言:「我話我唔識飲食㗎喎,佢話佢識就得啦,但佢最大問題係唔識中文,唔識申請手續,咁我中文冇問題啦,我識啊,就係咁開始做囉。」起初,她決定賣沙冰,於是店名就叫「金泰沙冰」,豈料做了三個月,收支不平衡,她左思右想,想起了鄉下的串燒,她解釋:「我哋鄉下大多數係燒烤,冇人炒餸㗎,因為太窮買唔起油,燒烤肉淨係落鹽,送飯或者糯米,以前冇調味我已經覺得好食,媽媽燒得好叻,我就學佢點燒。」她邊說邊示範。她表示切肉十分緊要,一定要薄切,因為燒烤需要時間,不能燒太長時間,否則肉質會變差。當然,醃製的過程更加重要,開店的話不能只落鹽,於是她嘗試加入不同調味料。醬油一定要用泰國醬油,胡椒粉要親自磨製,味道更香。調味的重點是不能醃得太濃味,一來會掩蓋肉味,二來燒烤過程會令水分流失,肉會變鹹。她強調自己的串燒特別之處,是不會預先油炸,坊間有部份食肆為求省時,會把食物先炸半熟後再燒香,她的做法則是生燒。雖然酸辣醬、沙嗲醬都是自己調製,但說到醬汁,她則覺得不蘸醬,原味更加美味。由於她算是九龍城做泰式串燒的始祖,很快便開始有名氣。

為了配合香港人口味,咖喱既不能太辣,也不能太甜。

生菜包的肉碎坊間不少餐廳會用滾水淥熟,蓮姐說要炒熟方香。

蒜茸包同樣是用燒烤的方法,九龍城絕無僅有。

串燒選擇十分多,下方的泰國酸肉鹹鹹酸酸,十分過癮。

冬陰功是小店熱賣。

有血有汗

高峰時期,九龍城一共有五間「金泰」,如今也還剩三間。這一切成就,都是靠汗水換來。當初,整間舖頭只有蓮姐一個人打理,她直言辛苦得不得了:「我日日淨係瞓兩個鐘,喺燒烤爐下面鋪塊木板就瞓,瞓醒繼續做嘢。」她當時是一邊接單,一邊串肉,一邊燒烤、一邊收錢。一旁的爺爺揶揄:「見她切嘢都切到就快瞓着,喂你睇住啊!一陣切埋隻手指落去!佢真係辛苦,但就係靠佢咁樣打拚出嚟。」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她才有能力請人幫忙。蓮姐引領我們到另一家分店,喜孜孜表示:「沙冰今年九月一號啱啱二十周年!」隨着她輕快的腳步,不消五分鐘,已經來到另一間「金泰燒烤」,這個舖面比較大,有數張桌子可供堂食,除了串燒外,還有賣不少傳統泰菜。

狹小的廚房內,站了一名穿着圍裙的泰國男人,他除了是大廚外,更是蓮姐的兒子「傑仔」。說起招牌菜,他用半鹹淡的廣東話介紹着。先是冬陰功,雖說是每間泰國餐廳都必備的菜式,但各家自有各本領。這裏的特色則是即叫即做,不是預先煲好的大鍋湯,特別香,也不會落太多油,只在煮好的湯面上滴幾滴紅油即成。接着他又抓起一把新鮮的大蝦,準備做咖喱蝦。咖喱蝦同樣都是新鮮即製,先把蝦洗乾淨,熱鑊下油,待油滾起了後,即把蝦落鑊炸一會兒,一熟就要立刻撈起備用,大鑊倒掉油,加入椰奶、大堆調味料以及咖喱粉,攪拌後將蝦、芹菜、洋葱和葱一併加入,炒至輕微起油便最好,味道要濃,但又不能太辣或太甜。每一枱客都會點蒜茸包,算得上是小店的名物。因為店裏的蒜茸包都是用爐燒,而不是焗爐焗熟,燒好的法包會較為脆口,裏面塗滿了牛油、葱花及蒜肉,又香又軟,一試難忘,沾上咖喱汁更是絕配。看着傑仔熟練的手勢,不難想像他已經在廚房打滾了十多年。至於他為何會接手媽媽的生意,又要再續說蓮姐的故事了。

聽到兒子叫聲媽媽,是蓮姐最心甜的事。

蓮姐的冬陰功湯中間不多加油,只在最後下紅油作點綴。

傑仔來到香港也不愛讀書,蓮姐只好讓他進廚房學習。

蓮姐十分重視親人,一有時間就相聚。受訪者提供相片

蓮姐與爺爺如今可以一起過退休生活,可算苦盡甘來。受訪者提供相片

有口難言

傑仔與蓮姐的感情,初時很疏遠,畢竟小時候已經分開,她憶述:「佢六個月大時已經同佢分開,鄉下冇工開,冇收入,為咗家庭有更好生活,我冇得唔走啊。」手抱嬰兒由公公婆婆湊大,母子分隔兩地,兩至三年方可見面一次。每次見面,都令蓮姐百感交集,能見到兒子是她最期待最快樂的事,但偏偏每次見面,他都不敢叫媽媽,只叫阿姨,「佢連望住我對眼都唔敢,淨係會匿埋偷望阿媽。」說着,她雙眼漸紅。小孩子不懂媽媽的苦衷,也是人之常情:「我得佢一粒仔,我做咩都係為咗佢。」生意上了軌道,她終於有能力把兒子帶來香港。當時傑仔才十多歲,蓮姐希望供書教學,也不願兒子做廚房這些辛苦工作,無奈他卻無心向學,他自嘲:「我蠢得滯啊!唔鍾意讀書。」只好踢他入廚房。剛剛來香港還不明白,但做着媽媽的工作,時間久了,傑仔才開始慢慢明白媽媽的辛酸。到他成家,有了兒女後,才真正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苦,明白何謂為了生活。當然,蓮姐也花了很多年循循善誘,用了很多耐心跟愛心,才打動頑石,換來一聲媽媽,不易。

如今,傑仔憑十多年的經驗,已經可獨立打理舖頭,廚房運作甚至比媽媽還要熟悉,更早在兩年多前,揚言不讓蓮姐落手工作,着她享受生活,幫他照顧兩個孫兒就可以了,趁媽媽外出聊天時,他悄悄感言:「其實我好多謝媽咪生咗我,我先有今時今日,有好嘅生活,我以後會守護好佢個招牌,好好做落去。」門外的她也舒了口氣,笑言自己能走到今時今日,已經很滿意,只求家裏平安,家人開心已經足夠。雖然如此,她還是錯失了很多與兒子共度的時光,問她後悔當初放下兒子嗎?她卻堅定:「畀我揀多次,我都係會放低佢,如果我日日喺屋企照顧佢,未來佢點樣有好日子過?」捱到今時今日,她覺得一切值得,都是努力換回來的成果,問她要跟兒子說幾句話嗎?她即湧出眼淚:「當日我離開屋企,離開你,唔係我唔愛你,係我好愛你,先選擇離開你,到今日媽咪希望你會明白,當時我點解會離開你,唔好學媽媽咁,你有家庭,你要好好照顧你家人,唔好學媽咪選擇離開,希望你好好照顧佢哋,好似媽咪愛你咁。」

苦會盡嗎?人生啊。但總有甘露滑落,從額角,流過眼角,到了嘴角時,還願懂得好好細味。●

金泰沙冰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21號

營業時間:12nn-2am

金泰燒烤

地址:九龍城太子道西386A-B

電話:2383 8273

營業時間:12nn-11pm

金泰美食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36號地下

電話:2383 1939

營業時間:11am-5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