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Blog Blog】投資兩極化 新經濟股玩晒?- 股榮

【趣Blog Blog】投資兩極化 新經濟股玩晒?- 股榮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今年是投資兩極化最嚴重的一年,有人買Tesla賺到首期上車,有人重倉ATMX贏足幾條街;當然不乏眾多散戶獨愛滙控(005)等舊經濟股,死揸唔放賬面輸一半。馬雲旗下金蛋螞蟻集團即將招股,千億計熱錢由全球各地湧港,勢將新經濟股熱潮推上高峯。

未來幾年,新經濟股四個字,仍是投資市場最大賣點,但擁抱新經濟股不忘分清真偽及質素,遇股不淑隨時衰過舊經濟股收息等運到。整理今年首三季,市值百億元以上港股最好及最差表現的首50隻股份。

最好50隻股份,升幅至少79%,表現最好是貨源歸邊、升近7倍的美蘭空港(357),其餘大部份集中在科網、醫療、新能源等業務;王維基旗下港視(1137)漲逾兩倍排第八,算是榜上唯一港資企業。純睇最好名單,科網股似乎有買必贏,但睇埋最差50隻名單中,華潤醫藥(3320)、國藥(1099)以至瑞聲科技(2018)都榜上有名,年內跌幅介乎39%至45%。同屬新經濟股範疇,卻錄得如此跌幅,潑一潑冷水,叫大家不要見新經濟股就喪衝。

最差50隻股名單,跌幅介乎35%至58%,疫情下重創的新秀麗(1910)、國泰(293)入圍不意外,滙控、渣打(2888)以至郵儲行(1658)瀉四成以上,亦預先反映銀行作為百業之母,往後差息收窄、壞賬大增的預期。名單上約有一成屬非中資股份,包括太古系、長和(001)、銀行及濠賭股,以為買非中資輸極有限,數據帶出並非其事。

點揀新經濟股,主要由兩個角度出發。個股選擇以盈利能見度及政治關聯度出發,而對目前未有盈利、但前景無敵的行業如生物科技、醫療等,就透過ETF尋寶。去年9月下旬,與瑞萬通博(Vontobel)合作的投資講座內推介的八隻新經濟概念股,過去一年,八隻股份平均回報是46%,最好是藥明(2269)升近1.4倍,當時未在港上市的阿里,以及港交所(388),亦分別升77%及60%。

有參與去年講座的朋友,過去一段日子都問到,八隻股是否仍然揸得過,是否有更好選擇。今個月12號,會同瑞通再次舉辦《新經濟浪潮.股輪淘金術》網上FAN享會,會更新未來八隻心水股份,部份是新名單包括美股,策略上亦因應美國大選及中美關係作出調整。上年參加的朋友,及對新經濟股有興趣的網友,可按連結報名。(https://bit.ly/3ige4S5)

股榮

fb.com/stockw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