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就是自我挑戰

長跑就是自我挑戰

長跑比賽,表面上是和別人比速度,不過某程度上其實是種自己跟自己的比賽。雖說多少會受外在因素影響(溫度、濕度、賽道狀況等),可是歸根究柢,自身的情況最重要。即使路況再差,濕度再高,但所有參賽者都是在同樣的條件下作賽,沒有人能阻礙你的發揮;比賽如是,練習如是。

既然自己鬥自己,就算練習有伴,隊友極其量以言語激勵打氣,一切還是要靠個人力量完成,沒有人能代你跑到終點;自我挑戰,欠缺目標很容易會放棄,故此我通常會選用一些跑步專用的電話應用程式。程式內設有不同訓練方法,亦會不定期的為使用者提供「挑戰」——有時是速度,要求跑手於短時間內完成指定距離;有時則以長度作單位,要在指定日子期間跑畢較長路程;上周收到的挑戰,是要跑者在一周內跑畢一個全馬的距離。

說來有點失禮,雖然近年跑得較勤力,但月跑量都只在110公里左右,即每周平均約20多公里;要一下子把路程提高一倍,對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中兩隻小怪獸的我來說,是有點壓力的。

時間就像乳溝總擠得出來

可是這回我料錯了。原來在定好目標後,只要你夠想完成,你就會找到方法完成。接受了挑戰,我就認真審視了自己的日程表。要一口氣跑畢全馬我還未夠功力,但將里數於七日內好好分配,要完成也非絕無可能。原來時間真的像乳溝,要擠的話多少總擠得出來;要面對的還有天氣因素,上周幾日大雨阻礙了進度,我就於隔天找時間多跑一趟,務求按計劃完成那42.195公里。

終於,就只餘下那最後五公里了,我以享受的心態去完成最後一關;雖然不是正式全馬,但當耳邊傳來程式提示,指我快將完成時,心裏竟然有點感動,我幻想自己在途人夾道歡呼下跑進最後直路;到真的完成了,我見四野無人,就如運動員衝線般舉起手——這場比賽,我贏了,我贏了自己。

完成挑戰,弄得雙腿酸軟,得到些甚麼?得到一個應用程式的獎章,還有,超越自己的滿足感;我相信這看似虛擬的推動力會把我的幻想變成事實,有天,我會在途人夾道歡呼下,正正式式的跑過全馬終點線。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