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惟有眾志成城,方可殊途同歸(方圓)

蘋論:惟有眾志成城,方可殊途同歸(方圓)

今年中秋日正逢中共國慶,香港滿街警察,如臨大敵,蔚為國際金融中心一道詭異風景線。

節前民陣申請遊行不獲批准,上訴又被駁回;立法會泛民議員去留民調完成,有議員退任,有議員留守;十二位抗爭者被捕引起社會譁然等,種種迹象表明,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遠沒有結束,民間抗爭向縱深處發展,官民矛盾不是消除了,是長期潛伏下來。

靈活抗爭 港人意志未滅

中秋日,支聯會與友好團體倒行到中聯辦抗議,社民連也在中聯辦外集結示威,銅鑼灣街頭,陳志全前議員與市民討論鬥爭策略,法輪功在街頭派發傳單資料,有被捕義士公開自身經歷控訴暴政,各區商場都有不同形式的抗爭活動,總之各適其適,花樣百出。

在國安法和武漢疫情雙重壓迫之下,香港人的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國安法的嚴苛條款大幅度剝奪香港人的自由,疫情又限制了市民抗爭的規模和形式,但港人的意志並未消磨,只是抗爭的形式改變了。

大規模的百萬級的大遊行暫時無法舉行,但分散的小規模的甚至個別的表達卻層出不窮,最要緊不是規模有多大,最要緊永不忘記永不放棄。只要五大訴求未實現,香港人就不會停止抗爭。

這種時候,就是發揮抗爭創意的最佳時機。自反送中運動以來,市民的政治智慧和行動創意不斷發揮,其間產生無數精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抗爭手法,蔚為奇觀,在大陸與在國際上都產生強烈的影響。創意是面對政權暴力有效的武器,創意可以以小博大,以文抵武,可以把憤怒轉化為諧謔,可以刺痛獨裁者、消遣庸官、打擊五毛,又可以鼓舞自己的士氣。可以預見,專制暴力越橫行,市民的創意抗爭手法將越蓬勃。

圍觀又是另一種新的抗爭形式。一位男士在街頭吹起黃色氣球散步,一個法輪功婆婆在街頭擺攤與警察力爭,一位女士舉着報紙版面靜默抗議,各出奇謀,引起眾多的圍觀。圍觀者不只是記者,還有很多普通市民,街頭圍觀並不犯法,人人拿手機拍攝也理所當然,拍好放上網讓全世界更多人圍觀。圍觀本身成為一種抗爭形式,以圍觀表達不滿,表達堅持抗爭的信心。

示威遊行是香港人的正當權利,疫情過去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還應擇機舉行,目前化整為零,以小博大,也不失為暫時的應變之策。最要緊是向當權者傳達一個信念: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不達目的永不罷休。

大部份立法會議員決定留任作議會抗爭,他們的決定有爭議性,但影響有限,況且堅持議會戰場也的確有一定作用,只是策略選擇的不同,沒有原則性的分歧,保持內部團結,比起計較一時得失更重要,惟有眾志成城,方可殊途同歸。「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本來就是勇武派與和理非的共識,大敵當前,更應顧全大局。

林行止先生建議中共以剛退休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替換千夫所指的林鄭月娥,是林先生釜底抽薪的妙想。在當前局勢下,任何人替換林鄭都是好事,一個偏執而又狠毒的「獨婦」,除了增加香港人的反共情緒之外,對中共政權沒有任何好處,更是摧毀香港的「加速師」。換上李小加,雖解決不了香港問題,或有可能稍微舒解香港人的怨憤,減少國際壓力,減緩香港淪落的速度。

中共內外受壓 有利局面

以香港人微薄的力量,固然很難抵禦中共的暴力,但當下美中交惡,台海南海危機、中印衝突等外部壓力,再加上國內經濟環境惡劣,民怨沸騰,局勢正朝着有利於香港人的方向發展。將大規模的激烈行動,轉化為靈活分散的多樣性的長期抗爭,等待外部局勢轉化,才可以避免無謂犧牲,保存實力,等待黎明。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此乃弘一法師手書偈語的末句,象徵他對凡塵的祝福,也象徵人間天上至高至美的境界。當此中秋佳節剛過、香港陰霾密佈之下,希望香港人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面向未來,堅持不懈,守得雲開見月明。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