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嚐假期●住家艇 海鮮舫 造船廠 往事趁早回味 再見漁港

遊嚐假期●住家艇 海鮮舫 造船廠 
往事趁早回味 再見漁港

香港漁業由五十年代開始蓬勃,至七十年代進入黃金時期。大部份漁民也住在船上,高峯時有約28,000人。但香港早已不是昔日的小漁村,這些水上人又如何面對時代轉變?67歲的黃志華曾是香港仔避風塘的漁民,年輕時跟隨家人出海捕魚,曾轉行從事填海工程。現時他在避風塘駕駛觀光舢舨,今日就帶我們一遊他成長的地方。

華哥先帶我們到早前宣佈休業的珍寶海鮮舫。以前華哥家人也曾接載遊客往返珍寶海鮮舫和深灣,「最風光是八十年代,晚晚也滿座。我們一日接載二、三千人。」海鮮舫亮起燈,就像一座皇宮,很多遊客慕名前來欣賞夜景。華哥更特意要子女教自己簡單的英文生字,以介紹避風塘的特色,如Jumbo Floating Restaurant、House Boat等等。可惜的是這座海上宮殿已經不再營業,現時只有部分員工會回到舫上看守物品。

來到避風塘當然要了解漁民的生活。香港漁業在八十年代末面對經濟轉型,漸漸式微。華哥指現在避風塘漁船數量大減,取而代之是豪華遊艇。他載我們到魚類批發市場附近,回味首次出海的情況。「很深刻,因為暈浪,外面不像避風塘內,會不斷嘔吐、睡覺。」幸好七天的捕魚之旅,經過首天適應後,情況便轉好。出海捕魚總會遇上大風浪,「有時大浪打上船,整個船艙就像瀑布。」他說遇到這些情況只好減速,順浪勢而行,待風浪過後再出發。

休業中的海鮮舫還有部分員工上班。

華哥兩夫妻也懂駕駛舢舨。

避風塘有由水上人駕駛、專責清理海上垃圾的船隻。

品質好的竹絲較難撕斷。

一艇住10人 瞓地下分兩輪食飯

華哥再帶我們看現時的住家艇,水上人稱用作居住的船為住家艇,通常親戚的住家艇會綁成一排。如果他們需要到其他地方,就要靠舢舨接駁。「過時過節或者有人嫁娶也很熱鬧,全部親戚(的船或舢舨)都會靠在一起。」不過1986年的一場大火,令華哥痛失家園。當時他們以為只是前面起火,部份艇家已斬掉起火住家艇的纜索,可是火船隨風飄至蔓延到自己的家,「燒了艘船當然徬徨,趕不及收拾細軟,只能帶貴重物品離開。」

雖然無法登上真正的住家艇感受昔日的生活,但我們走進由住家艇翻新的住家艇展覽館,聽華哥講述以前的日常生活。華哥的住家艇較這艘細約三分之一,卻要住上10人。他說艇內有四間房,但人數眾多,他跟阿哥細佬只可以睡在地上。艇上廚房簡陋,只有一個灶頭、炭爐及煲。他示範如何煮飯,「以前多數燒柴。」以前空間不足,更要分兩輪吃飯。

午膳時間,華哥就帶我們品嚐他的日常午餐——艇仔粉。華哥打了兩次電話,尋尋覓覓終於找到肥哥的粉艇。肥哥一邊斬料落湯,一邊回答問題,「有叉燒、魚片、紅腸。」他非常忙碌,將熱湯倒進碗後便遞到我們的船,收錢後就立即駛船離開,華哥笑指他急着到其他地方做生意。

華哥說,現時艇仔粉的份量較以前多,但還是以前的較美味,「以前的燒鴨、叉燒好好味,而且平日吃魚多,(有機會)吃到這些就覺得很好味。」記者也來一碗,河粉的質地較一般雲吞河的厚實一點,十分不錯,假如來到避風塘一定要嚐嚐。

以前避風塘一帶有很多粉艇,可是現時香港仔只剩兩艘。一同減少的還有水上人,華哥認為也不能說可惜,因為時代總要變,「我也想水上人越來越少,少人捕魚表示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認為,若一直像從前般過活,即是代表沒有進步。

華哥太太也是水上人。

較新式的住家艇,船頭空間較大。浪遊漁港1773提供

以前住家艇沒有電,就只能用火水燈照明。

住家艇睡房空間不大,僅僅可以放下一張床。

住家艇也會有主人房和客房之分。浪遊漁港1773提供

船廠內有睡房和廚房等。

艇仔粉有燒味魚片紅腸,甚至牛腩。

造船變維修舢舨 做得幾耐就幾耐

水上人見證着香港海上歷史興衰,作為見證者的還有它們——造船廠。香港在十九世紀相繼出現黃埔船塢和太古船塢,建造萬噸輪船,象徵着造船業的輝煌。「小時候住在船廠時看過(造船過程),香港仔做漁船較多,1975年前還有造中式遊艇。」54歲的魏孝安是全記船排廠第二代負責人。他指近30年除了遊艇,香港已經沒有甚麼大船出產,所以船廠也慢慢轉型以維修作主要業務。安哥更即席示範如何維修木船,他用鎚將竹絲塞進木縫中,「頂住個鎚代表足夠(竹絲),越打越入就要加多些竹絲。」然後用蠔殼灰封上隙縫,吹乾後便可以上色。

雖然船廠空間不大,可是設備齊全,有休息室和廚房等,「以前船廠吃飯時很多人,氣氛很好。」但安哥慨嘆,現時船廠連同他們三兄弟,也只有四人。很多師傅不是年紀太大,就是轉行,令他們也不敢接大單,但安哥從沒想過放棄船廠,「自己在船廠長大,吃船廠的飯,對這裏也有感情。」他說由小朋友到現在50多歲,一直在船廠工作,不差餘下的日子。安哥無奈地說:「已經沒有多少間船廠會維修舢舨,因為利潤太少。」但為了其他艇家,希望做得幾耐就幾耐。

雖然安哥堅持營運,但他卻堅拒讓下一代傳承,笑稱這份工作太辛苦了,日曬雨淋。假如有一天自己也撐不下去也沒法子,正如時候到了,人會死一樣,但堅持過,總算對父親、對客戶有交代。

全記船排廠已經在避風塘經營了40多年,現在做維修為主。

現時香港仔一帶只剩一、兩間船廠仍會維修舢舨。

浪遊漁港1773語音導賞團

普通門票(約60分鐘):成人$158 /小童及長者$132

午餐門票(約90分鐘):成人$198 /小童及長者$172

FB:aberdeen1773

記者:麥景朗

攝影:魏子朗、洪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