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 國慶難慶(潘小濤)

內外交困 國慶難慶(潘小濤)

上周五,安徽阜陽潁東區一間小學的營養午餐是「蒸麵條」,很多學生說「特別難吃」而倒掉,令垃圾桶剩麵堆積如山,驚動區教育局調查,結果校長等領導層「深刻檢查」,兩名負責食堂的職員停職,教育局又承諾督促區內學校的營養午餐供應管理,讓學生既吃飽吃好又減少浪費。在習近平禁食令下,「國慶」前夕公然浪費食物是嚴重的政治錯誤。

在厲行節約、嚴禁浪費之下,今年的國慶確實有點冷清,幾年前還不絕於耳的國慶獻禮工程已然絕迹,除了海軍在四個海域軍演,中央的慶祝活動也寥寥可數,就連以前極重視的愛國大片、綜藝晚會等都有點敷衍,更不要說香港的慶祝活動了。有人說,疫情嚴峻下當然要減少慶祝活動。那是不了解中共的門外話,在全球疫情反覆向上死亡數目突破百萬之際,中共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抗疫勝利大會,習還向鍾南山等人頒授勳章呢!只要有政治需要,符合領袖的利益,甚麼困難也要克服,甚麼障礙也要掃清。顯然,今年國慶不慶,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高調大慶對習只會得不償失!

當然,傳統上除非逢五逢十,都不會有全國性大型慶祝活動。不過,酒會晚會成就展覽大型項目竣工或開工典禮等,還是有的。上次抗疫慶功大會冒天下之大韙舉行,招至各方狠批,是弄巧成拙之作,如果國慶又來大肆慶祝,對內,不僅令節約禁令形同虛設、自打嘴巴;對外,更可能出現沒有具份量外賓到賀的尷尬。去年建政70年周年閱兵儀式,官方所講是按傳統不邀請外賓觀禮,故沒有外國元首政要登臨城樓,是砌詞狡辯。毛澤東時代的國慶活動就有赫魯曉夫、胡志明、金日成等人參加,就連1979年及1999年的中共國慶,都分別有70多個和40多個國家代表參與。

去年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在北京舉行,有29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參加(包括意大利總理、奧地利總理及葡萄牙總統、捷克總統),習也在會上宣佈將向絲路基金注資、專項貸款支持一帶一路基建及無償援助,就已花掉5,400億元。前一年北京的中非論壇,有53個非洲元首政府首腦與會,習也宣佈向他們提供600億美元無償援助、貸款及投資等。為減低各國對其散播疫情的指控,北京在今年6月宣佈暫停77個國家的債務償還,估計至少涉款140億美元。而上月底聯合國大會,習除表明向聯合國捐款一億美元,重申兩年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的承諾。過去兩年多,援外1,400多億美元,再大搞國慶,不是更勞民傷財嗎?

不顧國庫空虛 會招更多不滿

更重要的是,過去一年中國的外部形勢急劇惡化。在戰狼外交下,中美迹近攤牌,各國對中國崛起後的野心也戒懼日深,加上多國疫情失控,北京無論如何也難逃責任,香港危機及港區國安法、新疆人道危機等,都令中國形象急速轉差,故上月在聯合國大會遭多國譴責。此時此刻,「天下圍共」之勢已成,中國駐外使領館的國慶酒會也沒重要人物參加,更別說要求西方領袖到北京出席國慶活動了!至於窮國小國的領袖來華出席「俾面派對」,一定要「滿載而歸」,如今中國財力枯竭,部份地方政府甚至無力出糧,經濟前景又差,還要掏巨款送給來賓?如果不顧國庫空虛,執意大慶特慶,只會招致更多不滿。

21年前中共建政50周年之際,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李慎之寫下名動一時長文《風雨蒼黃五十年》,狠批江澤民準備花千億元慶祝,「各種宣傳機器都開足馬力誇張中國的國力,甚至誇張中國的國際影響」,但「若不防止極端民族主義而放任它發展,實實在在是十分危險的」,中國不需慶祝,卻要反思,除了反思土改、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文革等政治運動,也要完成由革命政黨「和平交班,向憲政政府交班」的歷史使命,「在全世界現代化的浪潮衝擊下,中國要開放報禁、黨禁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

設若21年前起,中共就痛定思痛,採納李慎之等改革派之議,今日還會有新疆人權、港版國安法等問題嗎?中美還會在脫鈎之路怒奔疾走嗎?中國官員還需拿高鐵、網購、行動支付、共享單車來炫耀嗎?強國、盛世、厲害國等應也非揶揄,而是由衷的讚美,習近平舉行再盛大的國慶慶典,也只會招來羨慕、妒忌而非非議責難!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