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中共黨內沒有任何公職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常會跟隨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各類官式活動,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排名第八。外界原本期望,曾擔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打貪主帥的他在轉換跑道後,可利用其豐富的財金和外事經驗,在外交尤其是穩定中美關係上有大作為。然而,王岐山在整個中美經貿談判的角色幾近「隱形」,其外交角色近大半年以來亦變得可有可無。
在1998年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事件,當時為廣東省副省長的王岐山以鐵腕手段成功收拾了金融殘局,「救火隊長」之名聲初起。此後,無論是2003年臨危受命出任北京市長領導抗擊SARS疫潮,還是在2012年出任中央紀委書記後獲習近平充份授權在全國打巨貪「大老虎」,他都予人辦事雷厲風行的印象,更被視為習的最得力親信。
王岐山在2018年3月起出任國家副主席後,成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排名第三的成員,僅次在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之後。不過,儘管上任以來王曾以「習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多次出訪,當中包括俄羅斯以及日本等重要近鄰,但卻從未訪問美國。
雖然王岐山在出任副總理時曾率團參加多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多年來與美國兩任財長保爾森、蓋特納以至不少華爾街高層也建立了深厚的個人關係,但在近兩年的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卻一直是由副總理劉鶴牽頭。
資料顯示,王岐山對上一次外訪已要數至去年10月訪問印尼和日本,分別出席印尼總統和日本天皇的即位儀式。可以說,僅餘國家副主席這一「虛位元首」職務的他,在外交工作上已被投閒置散,不會像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般從事實際性磋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