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團圓飯何以變習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重陽,可惜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太出名,八月十五會想家人一五一十一起的慾望,有如跟「佳節倍思親」唱和。
向來討厭節日,遠古時代在《黑紙》第一期就說過,最討厭節日。節日沒人約定也會俗成,行禮如儀的儀式,好煩,好悶,既然悶,當然選擇一個人,一個人才不會悶, 真的好過嗎?真的挺好──如果不是今年,我的媽啊,這句話,此刻不是驚訝,反而像在罵自己。團不團圓也罷,只是媽啊,中秋要一起吃頓飯,頓成永遠,永遠沒機會覺得欣喜或討厭。「如果一呼氣一吸氣代表相愛,或者淹死我會更發現你存在。」這是哪個賤人寫的歌詞,有必要寫到如此絕?討厭?在思念之前已來不及討厭。想起被迫聲明斷六親,在異鄉為異客那位,嗯,羅冠聰也不能過節團圓,難怪要討厭過節。或者這心態,跟依附專權者一樣,只因恐共,才會選擇投共;疲於過節,只因害怕有朝一日無節可過。
還好,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眼看國慶無煙花,只當在獅子山巔的人群如螢火蟲在煙霧迷漫中發放煙與火,今夜,香港從未如此熟悉可愛過。記得去年今日,跟林家謙在我家一起吃飯聊天,我帶點抱歉先交代,要把平板電腦放飯桌旁,因為適逢國慶,必然又有事,如果我反應過激,請別驚訝。因為如此又一年,千里之外摯友囑咐,要跟朋友吃頓好的,我有吃得好,但依然選擇一個人過,因為「過節必然有過節」已成香港新常態,我寧願享受林家謙的《一人之境》,一個人,一直看一直看,不會有人打擾或影響我看着香港中秋加國慶實況。
唉,甚麼也不必預感,睜開兩眼,看所謂命運光臨,然後黑雨之後,讓天空又再湧起密雲,然後街頭又再舉起藍旗紅旗。
眼前無路不回頭,厲害了我的香港人。而他媽的香港的所謂母親,他媽只是他人的媽,英殖政府栽培出來的舔共大媽,才懶得管每逢佳節倍思在深圳黑牢的親人,而我加倍感同身受,逝者已矣,但是生死未明的人,都是我們真香港人。 釋懷?不捨得釋懷的恐怕是港警,視市民如仇人。
在那一期的《黑紙》我也說過:「沒有人仇恨愛,總有人愛仇恨」。不,總有港警愛仇恨,卻仇恨真愛港人士,如此中秋如此慶。可嘆去年如今日,可幸另一個至親,我沒遠離過,這個節堅持獨個跟香港一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