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朋友生日,照例選出那一天的日曆,在上面畫一幅小畫祝壽。
日曆上印有「宜」和「忌」兩項,提點這天宜做什麼事忌做什麼事,比如「宜嫁娶」「忌動土」之類,雖然是例行內容,也一定有人當真參考的。那天在畫小畫的時候瞄了一眼,不禁失笑。只見這天的「宜」和「忌」欄下內容竟然相同,寫着四個字:「諸事不宜」。
本來「宜」和「忌」是矛盾的,所以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但一句「諸事不宜」,就把「宜」和「忌」的意義都消解了,什麼事都不做,便也沒有什麼事宜做,什麼事忌做,既無宜,也無忌,矛盾忽然之間統一了,矛盾也因此消失了。
這倒也是一個啟發,世上之事,除了一定要做和一定不要做之外,另外還有一種選擇,便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不是因為做不來,而是時機未到,timing不對,事情做對了也不對,做了等於白做,或者比白做還糟糕。是做事不分「宜」和「忌」,很可能弄得一發不可收拾。若「諸事不宜」,那就乾脆放下手,靜下心,等待right timing到來。那時「宜」「忌」分明,便知所進退,不會白費勁,也不會吃力不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