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插手編寫港澳教材 葉建源憂官方統一出版 公平競爭不再

教育部插手編寫港澳教材 
葉建源憂官方統一出版 公平競爭不再

【本報訊】中共要求港澳教科書要提高「愛國」意識,內地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稱人教社)不但與澳門當局已完成合編《歷史》、《品德與公民》等教材,聲稱要引導學生增進「愛國愛澳情感」,並且已開始分析及研發香港中小學教材。港澳教育學者論文指出,那種教材以「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有自由就有限制」等說法反面解釋自由;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擔心,若變成官方統一出版教材,有如完全改變香港的制度。

■人教社已開展對香港中小學教材分析,有議員擔心若官方統一出版教材,有如完全改變香港制度。

人教社周二(9月29日)在北京舉行研討會,中國教育部官員席上表示:「港澳地區教材建設是全國教材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教材建設工作的難點所在。」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負責人表示,與澳門合編教材「開創了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合作編寫教材新局面,未來會不斷探索內地與港澳地區合作編寫出版教材的有效路徑。」

■澳門新版教科書

對自由權內容模糊隱晦

人教社黨委書記兼社長黃強透露,人教社將「進一步做好港澳地區與內地合編教材的相關工作。借鑑澳門教材編寫的經驗,人教社已經着手開展了對香港中小學教材進行診斷分析,並且啟動了有關教材的研發工作。」包括《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已佔據澳門主流的合編教材,相信將成為人教社研發香港教材的參考。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等學者曾在論文指,《品德與公民》是澳門現時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的小學中最流通的教材。書中描述自由權時指「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有自由就有限制。不以自己的自由去妨礙他人的自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黃素君等分析,教材對自由權的內容模糊隱晦,描述以反面呈現,亦偏向道德約束。

國民身份方面,黃素君等發現該書意欲通過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來塑造國民身份,例如在「我是中國人」一課中詳細介紹學生要愛護國旗和國徽,總體而言所呈現的公民身份強調國族認同,公民意識以責任為取向,「本質上仍是被動、帶有自我規訓的公民觀」。

香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向本報表示,現時香港的教材是由私營出版社編寫和出版,內容按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課程綱要編寫,並由學校自由選用。葉認為若人教社要出版香港教材,較合理做法是與其他出版社平起平坐競爭,確保公平競爭。他又擔心若官方統一出版教材,有如完全改變香港的制度。

葉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