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昨日剛完成首場辯論,市場總結形勢只有兩個字:混亂。綜合投資界分析共和黨特朗普或民主黨拜登當選,對股債金市的影響,大致認為若特朗普連任,會繼續在科技層面對華發炮,細價科技股將持續受壓;拜登上場則會推動更多與新能源、電動車相關政策,有利相關股份。投資者對債市及金市亦需要重新部署,做到攻守兼備應對波動市況。
科技股今年表現搶鏡,惟同時處於中美之爭風眼,令投資者又愛又恨。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資產配置主管蘇安純(Adrian Zuercher)向本報指,若特朗普成功連任,日後或對中國採取更嚴厲態度,「兩國於技術領域的分歧或會加深,導致中國政策支持重新聚焦於關鍵技術及供應鏈轉移上,有利科技行業龍頭」。
然而若民主黨及拜登執掌參眾兩院,瑞銀認為較有利亞洲股市,新加坡及印度市場尤其受惠。此情景下,雖然美國將增加企業稅且加大監管力度,但政府支出同樣增加,故有利亞洲區出口型經濟體。板塊偏好上,料美國更重視國內基建,加上於貿易方面的敵對態度減輕,將有利亞洲IT行業;5G相關企業及電動汽車技術供應鏈亦有望受惠。
從兩人政策分野看,市場亦有推算其他大選受惠板塊。由於特朗普仍主張對銀行業減少監管,及維持大量國防開支,料銀行股、國防相關股份有望受惠其連任。拜登除重視新能源及電動車行業,基建計劃亦可能是其上任後優先處理事項,料有利相關板塊。
本港科技股走勢與美股敏感度較高,故是次大選結果對港股影響力更勝從前。高盛上月發表中國市場策略報告,料拜登當選利好中資科網及科技股,當中六隻港股可跑贏,分別為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中生製藥、藥明生物、華虹半導體及騰訊,因它們遭打壓機會減少。特朗普勝算較高時,可跑贏的港股僅三隻,即招行、中信股份及海螺創業,因美國對華制裁或持續,需靠內需谷經濟。
花旗投資策略及組合管理部主管黃柏寧認為,美國大選只是第一關,當選人日後在貿易、科技的對華政策才是左右港股關鍵;加上仍有與疫情相關、經濟復蘇等因素影響,料港股現時至今年底,甚至明年初將處波動格局,在23800至27000點水平徘徊。星展香港高級投資策略師李振豪亦指,兩位候選人的選舉工程及言論難免令市場波動,料港股波幅介乎23000至25000點,「投資者要預期大選前,與中國科技股的話題將斷斷續續出現;由於幾隻科技股於恒指權重較高,將抵銷內地正面政策支持,令大市膠着、以大幅波動為主」。
傳統上,大市波動將在大選過後降低。惟瑞士百達資產管理提醒,今次情況或與過往不同,受疫情、政局以至更多的缺席或郵寄選票出現影響,總統選舉日前後的初步結果有機會被推翻。俗稱「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期貨已呈「上升趨勢」,反映投資者要為大選後一段「長時間不確定性作準備」。
黃柏寧建議投資者適當減持估值太高新經濟股,「若傳統12月表現波動,可能會有更大壓力」,並可考慮換馬至有捕捉新經濟發展條件的傳統周期性股票,包括內需、內險及通訊服務等;以通訊服務板塊為例,應留意公司投資於5G的資金有多大,「唔好貪夠平,反而要展現新經濟價值」。
對於保守投資者,李振豪稱可留意與疫苗相關投資主題,「始終不論邊個贏出,追逐疫苗誕生是首要任務」;進取型中線部署可趁回調時吸納美國有領先地位的科企,因它們仍有一定優勢。因應中國力推內循環,料將有政策利好的內需股,亦是一大投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