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為港發聲 終止引渡協議

多國為港發聲 終止引渡協議

【本報訊】過去國際社會視香港為經濟城市,但去年起至港版國安法生效後,外國對港焦點更多集中在政治層面,國際關係學者陳家洛(圖)指,北京對港「想要置諸死地」的挑釁,令國際極度擔憂及緊張,但過去數月雖然多國元首接連為港人發聲,港人亦要警惕,「如果我哋放棄自己,咁我哋亦冇理由要求人哋照顧我哋。」

翻查資料,自港版國安法生效後,包括澳洲、芬蘭、加拿大、德國、英國、美國、新西蘭及法國八國,先後宣佈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另外,再有八個國家或地區,包括台灣、瑞士、瑞典、荷蘭、意大利、愛沙尼亞、丹麥及日本,曾公開質疑或反對港版國安法。

此外,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為香港公開發聲及行動,例如美國的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及駐港澳領事曾回應港版國安法,國會通過《香港自治法》,又取消給予香港特別待遇,更發出制裁令;英國除首相回應國安法外,也宣佈BNO持有人「5+1」居留權方案;澳洲總理回應及宣佈把港人簽證延長五年。聯合國就由27國發出聯合聲明,歐盟發聲明外亦發表《2019香港年度報告》,同時通過限制向香港出口用於鎮壓及監視的設備。

陳家洛:港人要堅持

陳家洛認為,香港政治環境惡化非一兩年內之事,但外國至去年前對港關注仍在一國兩制框架內,「美、英、歐盟對港嘅報告,無論點都講番維護一國兩制、保障高度自治。」惟當國安法透過人大立法,象徵對港「全面吞併」,國際社會對港擔憂和關注終不再同日而語。他相信,當港人堅持發聲,以互動角色與世界協調,對未來仍不算悲觀,「好多嘢可以做,可以搵到自己嘅角色去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