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禮物 - 邁克

給自己的禮物 - 邁克

因為疫情而動彈不得的日子讀西西的《我的玩具》,特別留意她搜索紀念品的景點近乎條件反射,仿佛任何地標都藏着機關,停不了和塵封記憶裏的自己打招呼。譬如她寫卡紙劇場,「是十數年前在莎士比亞的故鄉買回來的,當時一位年輕店員好心的問我:給孫兒的禮物?不,我答:給我自己」,我就立即想起八十年代末在莫斯科,幾乎一模一樣的情節。俄國剛剛開放,仍然習慣稱之為蘇聯,幾經辛苦才申請到簽證,闖進紅色大本營當然蠢蠢欲動,希望趁觀摩影展之便看兩眼鐵幕後的風景。尚未發明乜碼物碼的低科技時代,監控外國來賓只能靠人盯人,影展指派的翻譯九成九是國安特務,朝九晚五陪伴左右,收工可能還要向上頭匯報,工作量之繁重我見猶憐。

一下子湧來大批可疑份子,人手分配肯定緊張,華盛頓電影節的瑪莎和我慈眉善目,或曰擔屎唔偷食,大概屬於低危類,獲安排共用一個翻譯。三十來歲的黑髮婦人,英語帶濃郁契訶夫風味,不過是喜劇——很久之後妮歌潔曼在《生日女郎》演俄羅斯拜金女,口音學得十分俏妙。瑪莎也是黑髮,嬌小玲瓏橄欖色皮膚,略似張愛玲筆下形容廣東佳麗的「糖醋排骨」,和我一見如故。我們私下商量,無論如何要去見識一次百貨公司,聯袂向翻譯小姐提出,她有沒有請示上司不得而知,翌日就從善如流帶我們還心願。抵達後我問玩具部在哪裏,平日不苟言笑的女間諜忽然變成開籠雀:「買給孩子?今年幾歲了?我女兒今年五歲。」大有和我交換育兒心得之勢,只好趕快老實答:「買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