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記者】
【本報訊】自反修例運動以來,警方常阻撓傳媒採訪,上周更強行修改警察通例內的傳媒定義,趕絕網媒及學媒。警方官方刊物《警聲》昨罕有出特刊講述警媒關係,內容針對穿「黃背心」的記者,將警媒關係緊張歸咎於所謂「傳媒業的突然『氾濫』」、「黃色背心」人士湧現所致;直指某些別有用心人士不斷非理性攻擊及歪曲,刻意製造警媒關係破裂「假象」,意圖孤立警隊。記協主席楊健興批評警方將執法困難怪罪記者,以低劣公關技倆誤導公眾,不盡不實。
《警聲》昨以特刊形式,出版《踏浪前行—警隊面對傳媒的困難與挑戰》,刊載多名參與「踏浪者」行動警員的訪問,將警媒關係緊張歸咎社會上爆發連場挑戰法紀的暴亂及「傳媒業的突然『氾濫』,尤其是出現大量穿着黃背心的自稱『記者』」。
時任傳媒關係課警司高振邦在文中指,過去一年涉政治色彩的遊行示威,總有過百名穿黃背心、自稱記者的人在現場遊走,部份年紀很輕、「看得出壓根兒沒有半點採訪經驗」的「小朋友」。他指這類記者拿着鏡頭或手機在封鎖線「來回推撞」,向警察防線大聲質問,又會刻意找出正進行便裝埋伏的警員並公開其行蹤,以至向示威者報告警察行動部署等。
對於警察與傳媒關係破裂說法,高直指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不斷非理性攻擊及歪曲下,刻意製造的「假象」,意圖孤立警隊。
警方社交媒體傳訊課總督察倪采欣在文中提到,警方今年7月截查至少150名身穿黃背心、宣稱是在場「採訪」的人,超過三分一非傳媒機構人員,有未成年人,質疑有記者組織經常指摘警方不體諒傳媒工作,但大量「黃背心」置身在警察防線前,可能影響甚至妨礙警察執行職務。
楊健興回應本報查詢時批評,警方將執法困難怪罪記者,指記者眾多是客觀現象,但不代表因而出問題,而指記者阻撓警方行動只是籠統指控,未有具體事實證明,批評警方說法不客觀,形容警方以低劣公關伎倆誤導公眾,是不盡不實。他反指警隊過去一年多對傳媒由存有介心,演變到仇視、敵視,甚至對傳媒發射催淚彈和橡膠子彈,警媒關係惡化至冰點確是事實。
曾任記者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認為,警方今次推出特刊想提升警隊形象,「喺自己面上貼金,點解有咁嘅需要出一份特刊自吹自擂,自我感覺良好」。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出,警隊公眾形象差「唔能夠賴晒傳媒」,指警隊過去一年只為當權者服務,所展現的執法非為了市民,加上市民透過親身或親友遭遇累積而來,令市民對警隊形象有偏差,致警隊公信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