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主教香港教區出版「愛國」宗教及道德教科書,招致宗教教育淪為國民教育的批評,天主教教育事務處透露,現時分別有約73%及63%的天主教小學和中學採用該處出版的教科書,課本2015年前寫成,與今日政治爭議無關,日後修訂時會參考各方意見。
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轄下宗教及道德教育組編寫的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教科書《星光伴我》、《踏上星光途》及《我走星光道》均受到坊間及宗教界炮轟,過度強調愛國,偏離天主教教義,其中初中課本以耶穌不反對向羅馬納稅推論「耶穌愛國」,小學課本有「天主給中國人和諧心」和「岳飛精忠報國是受到召叫」內容。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表示,現時約73%天主教小學和63%天主教中學採用《星光系列》課本,有關課本2008年起編寫,除小學課本2015年完成,其他早於2013年完成,大部份課本在「政治爭議未及目前般激烈的時候完成」,內容編寫和遣詞用字與今天政治爭議無關 。
事務處稱課本加入中華文化是依從1965年梵蒂岡大公會議提出「信仰結合文化」的方向,以及2000年香港教區會議提出「期望天主教將中華文化與天主教的福音精神融合」,並於2006年由該處寫成課程文件,由時任主教陳日君樞機頒佈。對最近收到各方意見和批評,事務處指課本需要適時檢視和更新,開始編寫教科書至今超過10年,會認真考慮各方意見,作為日後修訂課本時的參考。
關注事件的「教育野」發言人鄭家朗稱,各界均已指出教材內容與天主教價值相違背,但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未有直接回應批評,亦未承認教材內容有偏差,立即修正錯誤,現時只是拖延問題,「只係為自己卸責,到時再講」,觀乎教區最近不停向中共跪低,不相信日後會按意見改正問題教材。他指,出版天主教教材的出版社極少,學校要更換教科書不易,令大部份學生被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