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最新的互聯網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民規模達到9.4億,手機網民規模則有9.32億,兩者均較上今年3月增加逾3,500萬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31.5%網民、約2.96億人月入1,000元(人民幣,下同;約1,136港元)或以下,這百分比自2018年12月以來不斷上升。
網信辦昨日發佈《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稱《報告》)。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億,較今年3月增長3,625萬人,手機網民規模則有9.32億,較今年3月增長3,546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7%,較上季微升2.5個百分點;其中,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為24.1%,2017年以來首次縮小到30%以內。
今年5月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熱議。《報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月入1,000元或以下的網民有2.96億人,佔全體網民的31.5%;此項數據於今年3月則為27.9%,2019年6月為26.4%,2018年12月為22.6%。可見月入低於1,000元的網民佔比越來越大,反映出越來越多低收入人士能夠上網。
報告另首次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月提到的「內循環」經濟。報告指出,網絡購物等數字消費,為推動經濟內循環提供了新動力。上半年,網絡零售用戶規模達7.49億,佔網民整體的79.7%,連續七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時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對消費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報告顯示,生鮮電商、農產品電商、跨境電商、二手電商等電商新模式也保持較快發展,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57億、2.48億、1.38億和6,143萬。
報告認為網絡的發展促成新經濟的形成,擴大內需有助轉型。截至2020年6月,中國電商直播、短片及網絡購物用戶規模較3月增長均超過5%,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3.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4,430萬,增速達到16.7 %,成為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互聯網應用。
與電商經濟密不可分的網絡支付亦穩步發展,用戶規模達8.05億,較2020年3月增長4.8%,佔網民整體的85.7%。
至於在武漢肺炎期間出現的健康碼規模,報告亦有着墨。報告指出:「防疫健康信息碼,滙聚並支撐各地共享『健康碼』數據6.23億條,累計服務6億人次,成為此次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的重要創新。」同時,截至2020年6月底,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6,600萬,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開通5G基站超40萬個。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