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自由身異見領袖 白羅斯諾獎得主 遠走德國柏林

最後一位自由身異見領袖 
白羅斯諾獎得主 遠走德國柏林

白羅斯最後一名仍為自由身的異見領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亦動身離開,前日抵達德國柏林;友人表示她仍會回國,但最終能否如願「要視乎當局准不准她回去」。

盧卡申科在抗議聲中第六度就任總統後,加強打壓抗爭者,上周末拘捕500人,而阿列克謝維奇是七名反對派組成的議會主席團中,最後一名仍未被捕或出國的成員。當局8月底就「反對派組織議會」立刑事調查,傳召阿列克謝維奇問話,本月初她曾發聲明感嘆「議會主席團之中,再無思想相近的戰友」。

近日友人和戰友向不同通訊社確認,阿列克謝維奇已於前日乘白羅斯航空公司班機順利飛抵德國柏林。友人沃伊特肖紹諾克強調阿列克謝維奇不是逃走:「她一個月內會返回白羅斯。她不會放下作為協調議會成員的活動。」其發言人亦說她出國無關政治:「她要出席早就約好的會議和瑞典書展,之後還要到意大利西西里接受文學獎項。」不過,發言人補充,阿列克謝維奇歸期「要視乎當地情勢以及她的健康,亦要看當局會否准許她回來」。

■蒙面的白羅斯警察逮捕示威者。美聯社

■這位白羅斯女子無懼政府打壓,打扮成自由女神,上街抗議選舉不公。美聯社

文學作品出色獲殊榮

72歲的阿列克謝維奇投身寫作前曾擔調查報道記者,以俄語寫成的作品融合紀實報道和小說,下筆前做大量人物訪問,然後以俄國「街頭講故」的傳統敍事方式,第一身記錄蘇聯時代前後、鐵幕下尋常百姓的命運。 2015年以大熱姿態獲諾貝爾文學獎,是首名白羅斯人獲此殊榮,負責評審的瑞典學院稱讚她的文章「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英勇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眾多作品中,花十年寫成、記載切爾諾貝爾核災的《Voices from Chernobyl》對她有切膚之痛,其妹於事件中罹難,母親失明,多名朋友因癌症去世;2011年由台灣馥林出版中譯本《車諾比的悲鳴》。

阿列克謝維奇因不留情批判白羅斯和俄羅斯普京政權,2000年一度被迫流亡,到 2011 年才返國,但仍受政治監控。她在訪問中提過,留在家鄉亦是為了寫作:「我會聽人們在街上、在餐館,在街頭巷尾的聲音。聽不到這些聲音,書中語調一定不正確,所以不會選擇長久出走。」

《德國之聲》/自由歐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