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身邊總會認識一兩個無心劇透的人,卻應該只有我能有幸結交到一名愛上自我劇透的人。
即使沒預先透露劇情以及結局,其實也怕看影評劇評。看太慢的話,有時候無可迴避,有時忍不住好奇心,在討論區自行尋找陌生人意見,最慘如果是一面倒負評,又往往不是中肯。更別說權威人士,或者你相信他口味跟你類同,他說了那是垃圾,即使硬要一頭栽下去,也會先入為主,影響自家判斷。
電影還好,時間寶貴,劇集一追再追就是十幾小時,我那位自我劇透人士,也不是沒道理。除推理成分極重者,他一般先看一兩集,當作試映場,看不下去即時斷尾求生。
說他不夠耐性,不給人家機會,是基於小心謹慎吧,也對。當人人都說《梨泰院》好看極了,只是最後兩集爛尾,爛到爆。我好奇心比較重,越是這樣,越想爛得有幾爆。政商版基度山恩仇記,主角最後取回公道,再爛也可以作為民意準確度參考吧。十四集的時間不花都花了,也不差那兩小時吧,但他連驚鴻一瞥都吝嗇。
說自我劇透王缺乏好奇心,又不夠準確。他最近推介另一套《監獄醫生》,也是向貪腐權力爭取平反之作,直豎拇指到天比高,一步步推向目標,可是他卻反其道而行,一下子先跳到最後兩集,審查完畢,確定成功復仇,公道得以彰顯的方式,以至於主角心態符合他意願,才回頭繼續「追看」。
這已不是他第兩三次的事,幾乎成為習慣,先評審結局,後判斷要不要追。如果人生如戲,有幾多人想先知道結局,才來考慮這日子要不要過下去?然後再想想應該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應付明知道越走越近的結局。習慣向玄學取經者,都是想人生預先劇透,又不是,如果告訴他命該如此,無可改變,認命吧,大概就不會有人去算命。
那位自我劇透王,絕不會去算命,但人生若只有十六集,並未拍到殊途同歸那一天,他只是關心第十五六集,究竟有沒有給他不必要的失望。因為即使是劇集,也不一定是絕對的大團圓結局。韓劇很殘忍,太多向腐敗政權挑戰的題材,最後也不少是無所謂輸贏,因為主角解決了自己的事,也沒能改變整個世界,連制度一分一毫都沒改變過。
我朋友接受不到結局是:「只評論個別案例。」他只想要第十集開始給予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