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10.26揭幕 料降十四五增長目標

五中全會10.26揭幕 
料降十四五增長目標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屆時將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規劃和建議》)。受中美貿易戰和武漢肺炎疫情等衝擊,北京將下調「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期間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召開會議,聽取了《規劃和建議》稿在黨內外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其提請五中全會審議。路透社引述消息稱,政府智囊團和經濟學家已經提出「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大約5%、5-5.5%或5-6%的建議。而十三五(2016至2020年)設定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是6.5%,但去年的經濟增長為6.1%。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否在五中全會作出人事部署,備受關注。

促國企民企「戰略性組合」

有分析指,中央目前主張的「雙循環」經濟成長模式——以內循環為主提振內需,加上對外發展的「外循環」補足,將成為「十四五」的優先事項。未來中國經濟戰略重心將轉向內需和技術發展,但仍借助外資完成內地供應鏈的建立,同時加速國企的改革步伐。

副總理劉鶴前日在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對「國民共進」提出新要求,首提國企民企「戰略性組合」——相互配合,推進兼併重組和戰略性組合。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對本報稱,「這正與外商撤資有關,造成部份產業鏈斷裂,現時國家追求內循環,故不像以往要到外國購買了事,而是經過整合後,自己靠自己。」他以晶片為例,現時華為中芯均被制裁,產業鏈斷裂,故中國要補回空白的產業鏈。他認為理想情況下,是民企若覺得某些產業成本太大,可交國企處理。不過,在整合過程中畢竟減少部份質素較佳外國供應商,有機會拖低中國出產的質素。

新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