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制裁令執行細節,卻沒列明具體措施及情況,變相產生灰色地帶。時事評論員桑普認為,正是由於細節模糊,既令被制裁人士未能安全定出逃避方案應對,亦相信美國企業及公民評估後,「唔會為咗一單生意去冒風險」。
本身是律師及法學博士的桑普直言,今次美國公佈制裁令執行細節,雖然提及禁止被制裁中港官員直接、間接參與交易,但定義不清晰,「舉個例,有美國人要去入境處申請簽證,法律上一定係由入境處長審批,但佢喺名單度,咁佢如果授權畀個助理處長處理呢?係咪算間接呢?」他認為美方此舉在於醞釀多於實際執行。
桑普解釋,若細節完全清晰,被制裁人士更易尋找逃避方案,但模糊界線,反令有關人士難以逃避;對於美方人員,會從「唔會為咗一單生意去冒風險」作考量,「唔同企業可以選擇究竟係用緊過財政部條線定鬆過囉,其中金融銀行業一定會更緊、用更嚴嘅解釋」。另一關鍵是會否有更多國家跟隨,如歐洲多國及日本等「自由聯盟」,如有更多國家參與,才會令制裁帶來影響。他指現時制裁細節的作用未有如想像中大,「只係制裁11個人太少,亦未提及佢哋直系家屬;呢班人喺中共眼中,可以係棄卒」,除非未來制裁層面擴大,否則效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