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一生爭議不絕,台灣人尊他為「民主先生」,但大陸人卻罵他是「台獨教父」;作為國民黨前主席,黨友怨他出賣、分裂,並葬送了國民黨,反而民進黨的陳水扁和蔡英文,卻與他情同父子父女;喜歡他的人滿口稱譽,憎惡他的人恨之入骨。但無論如何,無論敵友,對李登輝的梟雄本色以及手腕,都只能甘拜下風。
李登輝的「台獨夢」,今天當然昭然若揭,但厲害的是,他竟可以在蔣經國及一眾國民黨大老跟前,不動聲色那麼多年,把自己隱藏得那麼好。蔣經國在日記中對他的評語,甚至是「富有民族意識」,今天看來,實在讓人感到諷刺,只能慨嘆李「藏心術」之高,完全可以媲美勾踐、劉邦等史上奸雄。
更厲害的是,這個「摩西」竟可以在短短十數年內,不但清除了宋美齡、郝柏村、林洋港等強勁政敵,更可以為陳水扁和民進黨,他口中的「約書亞」,鋪平一條康莊大道,好讓後者帶領同胞「出埃及」。
這原本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試想想,民進黨起初與國民黨實力上有天壤之別,但卻虧李想得出一條橫跨近十年的「連環計」。
首先,他利用民主化,開放地方選舉,讓民進黨一步一步蓄積實力;接着,則是離間、分化,令國民黨分裂,讓民進黨坐收漁人之利,有機可乘。
李在宋楚瑜和連戰兩人中間製造矛盾,寧願扶上連戰這個「阿斗」來當承繼人,出選總統,迫使更有能力和更孚眾望的宋楚瑜破門出黨,另起爐灶。李明白到一日國民黨不鬧分裂,民進黨也無可乘之機。結果在大選中,宋得36.8%票,連得23.1%票,扁以39.3%票險勝。
其實這招李已經用上了不止一次,一九九四年台北市市長選舉,陳水扁亦都是得益於同是出身於國民黨的對手,王大洲和趙少康兩人分票,才能夠登上市長寶座。
李登輝甚至早在一九九四年台灣制憲,推行民主,落實總統直選時,已經預先為這個「局」作好部署。當時黨內已有意見認為,參考一九八七年南韓大選「兩金(金泳三及金大中)分歧,盧(盧泰愚)收漁利」的經驗,台灣該採納法國模式的兩輪投票制,得票未過一半者不能在第一輪選舉當選,以加強總統大選中國民黨保住政權的安全系數,但卻遭李堅決拒絕,反而採用了簡單多數制。事後回看,正正是這着妙棋,令到阿扁能夠在二〇〇〇年,不足四成票,也能勝出當總統。
今天回看,一切絕非偶然,而是李登輝的深謀遠慮、環環相扣、長達十年部署的「連環計」。當中眼光的準確,戰略的高明,以及那份「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六親不認的決心,無不令人驚嘆。就連那個一度情同父子,起初助他克服黨內鬥爭,才能登上總統大寶的功臣宋楚瑜,也可以成了他台獨聖盃下的祭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六親不認,這就是梟雄本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李登輝在七月三十日逝世。
前個周六(九月十九日),他的告別和追思禮拜在淡水「真理大學」(圖2)舉行,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頒發褒揚令,副總統賴清德覆蓋國旗。
有人奇怪,李登輝年輕時,先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就讀,後因二戰爆發而未能完成,戰後回到台灣,改為入讀由台北帝國大學改組而成的國立台灣大學,取得學位。後來又兩次負笈美國,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取得碩士,再在康奈爾大學取得博士。李也曾在台大及政大擔任兼任講師,但就是與真理大學似乎沒有甚麼淵源,那麼為何會在這裏舉行追思禮拜呢?
答案是:李登輝是「淡江中學」(圖3)的校友,而該校就在真理大學旁邊,且兩所學校關係非淺,份屬姊妹學校,都是由同一個傳教士家族所建立。
話說一八八二年,加拿大長老會傳教士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在淡水設立了一所神學院,為感謝其家鄉安大略省牛津郡居民的捐助,遂將之命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譯為理學堂大書院(亦稱牛津學堂),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後來教會將宣教中心及神學院遷到台北,而馬偕博士去世後,其長子取得教育碩士,返台想籌辦一所中學,這個丟空了的舊址遂順理成章成為新校選址,並在一九一四年創校。後來因發展需要,再在一九二五年遷校至現址的新校舍。一九六五年原址建立了「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再在一九九九年改為「真理大學」,至於原牛津學堂,現改用作真理大學的校史館(圖4)。
李登輝於一九三八年入讀淡江中學的二年級(當時他改了個日本名「岩里政男」),成績一直名列三甲,身體也健壯,更擔任了班長,可見品學兼優。他喜歡的課外活動包括園藝、庭球(即網球)、劍道(圖1是少年李登輝穿了劍道服在淡江中學體育館前攝,圖片來源:台灣總統府)。他十分喜愛讀書,舊同窗說對他住學寮時「緣側夜讀」印象深刻。(「緣側」即日本人用榻榻米鋪墊的地板之邊緣地帶,很多時在建築物周邊圍繞房間一圈)李在一九四一年「越級」考上「台北高等學校」,成績震動當時學界。
就是因為這份淵源,李登輝的追思禮拜選址母校,移靈車隊在淡江中學進行最後巡禮。但因為要接待包括外賓的一眾顯赫來賓,所以分為三個會場,第一會場(即主會場)借用了較大的真理大學大禮拜堂,邀請的是正副總統及治喪大員、李家屬親友、政黨代表及政府官員、外國使節、長老教會等出席;第二會場則用淡江中學大禮拜堂,場中同步播放主會場所進行的儀式,邀請校友及一般民眾參與追思;至於第三會場則用淡江中學內的演奏廳,邀請與李生前友好之民間社團代表參與。
淡江中學有過百年歷史,校園優美,建築古典,其中最出名的「八角樓」,是一棟糅合中西特色的建築。
但淡江中學如今為台灣年輕人所熟悉和嚮往,卻不是因為它是這位總統的母校,反而是因為它是名歌手周杰倫的母校,周甚至把它拿來作為自己首次執導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的主要場景,電影由周杰倫及桂綸鎂兩位俊男美女主演,玄幻淒美,風靡不少年輕人。
我常常到台北,有空都會到淡水這個海邊小鎮散步,偷得浮生半日閒,從台北乘捷運淡水線到此,不用一個小時,十分方便。從淡水捷運站只需坐五分鐘公車,在紅毛城(前英國領事館)站下車,真理大學就在旁邊,小白宮(清朝淡水總稅務司官邸)亦在不遠處,這些都是十分有西式風格的歷史建築,每次帶不同的朋友來遊覽,評語都頗正面。
不經不覺,本欄已經寫了十七個星期,也是時候暫告一段落,感謝讀者一直支持,其間偶有寫錯的,也承蒙讀者不吝指正。期待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通過文字結緣,繼續縱論古今。
撰文、攝影: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