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上境內第一山、大帽山,遠眺山海港景,週末車如流水滿人龍,險窄山徑讓路卻被撞車尾,破財消災。
站山坡回望,人與車不過微塵螞蟻,那解困破財微不足道;喜不喜歡深圳的高樓大廈無阻老早佔據元朗、上水、屯門一帶抬頭視野,忽晴忽雨山上望去但覺風雲變色,滾滾紅塵!
奇怪,眼前卻湧現連串《舒特拉的名單》場景,尤其來到戲尾;有幸未成煤氣房亡魂,好運在戰後走出集中營穿着條紋囚衣、骨瘦如柴生不如死的幸存者,前路如何走下去?毫無意識與意義。
指路人朝東指(前蘇聯及東歐共產諸國、戰前至多猶太人聚居國度),多個世紀以來,他們厭惡與你們同在;向東無謂!
指路人朝西指(西歐並西方陣營),他們向來視你族如地底泥,也無謂招人現眼朝西往……
隨後手指指向觀眾席的前方,意謂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目的地,回到祖先的家園,建設以色列!
簡單說法:不論東往西去,都不受歡迎,兩邊不是人!
鹽田十二港人或高雄五壯士引來回響巨浪滔滔不絕,香港如此,內地與台灣亦如是,看兩地民間回應;作為港人,甚覺無奈,時不我與,港人走到這一步,身份何嘗不是「兩邊不是人 」?
台灣民間普遍禮貌,卻壓根兒對外來謀生者抗拒;白人日人除外,陸客如是、港仔亦是。慘在現況台客往大陸謀生比陸客移台壓倒性超額,香港已失往昔光環,除南亞人外已失吸引力。一位台籍文化界朋友早於去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鋪文質疑蔡英文:中門大開,歡迎從來看不起台灣人的港仔?壞腦是不是?
朋友主要顧客還是來自香港及大陸呢!
香港佔優勢的年代,長期接受港人接濟的內地人老早不是味兒,經濟隨改革開放而起飛,怎待今天?過了公元2003年,好些人的口氣與嘴臉早已變面!
點解2003年?有機會再聊。
目下港人着實兩邊不是人,何去何從?選擇毫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