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特朗普壓制受干預消息 美選舉安全靠科網巨擘把關

國際專題:特朗普壓制受干預消息 
美選舉安全靠科網巨擘把關

美國總統特朗普疑不欲再被指靠俄羅斯贏大選,遂限制情報界公佈今年大選受干預的消息,令開誠布公的重任落在科技企業上,有國會議員認為如此現象不健康,因當局並無強制私營機構公佈。

特朗普因不滿情報界指俄羅斯為助他當選而干預上屆2016年美國大選,多次將分享不利他資訊的情報官員降職或革職。他委任的國家安全總監拉特克里夫,近日更想取消大部份情報官員向國會議員滙報選舉安全問題的面談,指因有人將內容外洩,最終因共和、民主兩黨皆反對而妥協至僅取消全會滙報。

不過,國會獲得的選舉安全資訊減少,未必完全與華府有關。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籍主席希夫2018年在一個安全論壇上,從微軟高層口中得知當時正爭取在中期選舉連任的三名政治人物,電腦皆被黑客企圖入侵,但國會事前未獲滙報,他於是聯絡各情報部門的高官,對方均稱不知有其事,最終才發現是俄羅斯黑客嘗試滲透民主黨時任參議員麥卡斯基等人的參院電腦網絡。

國會公眾知情權受限

希夫指時至今日,政府、國會和私營機構搗破外國干預大選的陰謀時仍有隔閡,加上華府致力阻止國會得悉大選威脅,私營機構被迫成為公開有關威脅的主力。

有國會議員指私營機構越來越主動公佈干預美國大選的活動,facebook和Twitter會定期向國會兩院的情報委員會滙報,經常發佈黑客活動報告,其中fb更有每月外國及本土選舉報告,兩公司和微軟亦會定期與華府執法及情報官員會面。

微軟在希夫發現被蒙在鼓裏後,至今公佈了逾12宗威脅美國大選的事件,早前才指俄羅斯黑客企圖入侵逾200個組織包括政治倡議團體的電腦,多數個案由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中介人下手,最終被微軟防毒軟件阻撓,受攻擊目標亦獲通知,但微軟無公開目標人物或機構為何。

一旦科技企業不合作,國會以至公眾對選舉安全的知情權就會受限,因國會是公眾得知重要公共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參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沃納(Mark Warner)謂「他們想公佈的話當然是好事,但如果他們不想驚動政府又如何?」

上屆假消息正視緩慢

而上屆大選前正正出現了後者,當時俄羅斯在fb、Twitter和Google旗下的YouTube大肆散播假資訊,各公司遲遲未發現是問題,初期更不太願意應政府要求提供細節,直至國會公開施壓,他們才漸漸合作。

共和黨籍參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科林斯(Susan Collins)同意私人機構能力有限,「社交媒體公司的參與和合作固然重要……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取代情報界的分析」。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