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六周年】
【本報訊】從2014走到2020,曾經震撼港人的87枚催淚彈,現在看來已成歷史煙塵。昔日在夏慤道橋底振臂吶喊的學生領袖,大多退下高台,或官司纏身,或流亡海外、歸家無期。當年中三女生葉芷琳(Edy)及鄭凱盈(Tracy)在佔領區整理熱心港人送來的物資、仰望高台上的學生領袖,恨自己只是能力有限的小女孩。六年後,高台已不存在,傘運的回憶卻植根二人靈魂深處,這對雙妹嘜一起升大學、上莊,當上了今屆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及外務副會長。
雙妹嘜坐在港大學生會大樓一隅話當年,說起印象深刻的畫面,並非清場後的滿目瘡痍、或是眾人鋪出「紅海」之類的情景。Edy現在回想,忽然一臉靦腆:「我記得當時喺銅鑼灣佔領區,見到岑敖暉……跟住嗰時岑敖暉遞咗支水畀我,我就好開心!」說罷兩人開懷大笑。
2014年9.28當日,Edy因家人擔心安全而沒有到金鐘。在家看着直播中煙霧瀰漫的夏慤道,心急如焚,不斷打電話給好友:「嗰時我第一樣諗起就係Tracy一定出咗去!」Tracy笑道:「係,但其實嗰時(放催淚彈時)我已經返咗屋企。」那87枚催淚彈,兩人半口也沒有吸到。
但和很多90後一樣,雨傘運動是她們的政治啟蒙。「咁大個第一次見到咁嘅場面,就算新聞睇都係好震撼」,Edy說自己本來是「港豬」,自那天開始會和家人討論政治,幸而兩人的家人都與她們同一陣線。Tracy經歷傘運才明白,民主不只是政治議題,還與民生息息相關。
示威者後來佔領了靠近她們中學的銅鑼灣街道。學校停課,兩個小妮子便大條道理到佔領區去。眼見熱心人帶來了許多物資未及分發,她們便幫忙整理,漸漸在一角搭成了物資站。身形嬌小的兩人忙着遞水、派退熱貼,「好多人會叫我哋妹妹仔!」
Tracy回憶道,那一年夏慤道橋底的高台總是有很多人輪流上台發言。後來開始有人高呼不要「大台」,她當時只覺天方夜譚。Edy當年有感自己能力太小,仰頭看見站在高台上、只比她年長數年的學生領袖們,難以想像他們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心想如果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就好了。
六年過去,兩個當年在物資站默默遞水的「妹妹仔」一同成了港大學生會成員,進駐了門上仍貼有殘舊的「我要真普選」黃色貼紙的學生會會室。Tracy指當年受了許多同路人啟蒙,「好希望自己做大學生時都可以啟發到其他人」。
2019年,社運真正無大台、如流水;2020年,喊一句口號也可能身陷牢獄。Edy直言要找到大學學生會在社運的角色絕不容易,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尤甚。惟望跟隨着前人的步伐,在滿途荊棘之上摸索前行、一步一腳印,「當時有去參與(傘運),我覺得好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