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終將消失的國際名牌 香港製造

致終將消失的國際名牌 香港製造

【蘋果專題】

11月9日開始,「香港製造」貨品將絕迹美國。冠珍醬園第四代負責人Daniel看着員工匆忙地把自製的「Made in China」標籤,遮蓋着沿用了90年的「Made in Hong Kong」,心裏有一份很大的失落,他不認為香港製造等同中國製造。事實是,香港製造商品背後,總有一個香港故事,不論是受美方政策影響的冠珍醬園,抑或其餘本土品牌如島中坊研、農莊製造等,商品均帶有濃厚的本土特色,也呈現了香港的獨有文化。記者:趙曉彤

■冠珍醬料種類繁多。

醬園三代傳人: 心痛失文化認同

8月尾,冠珍醬園的員工仍忙於把已經包裝好的一箱箱醬料拆箱,再把一個個「Made in China」的標誌貼在原本印有「香港製造」的瓶身位置,重新放進紙皮盒,但紙皮盒上的「Made in Hong Kong」也被一張臨時製作的「Made in China」貼紙遮蔽,冠珍醬園負責人Daniel看着這個「加工」步驟,心裏有一份失落,他想像這一批貨到達美國的客人手上,冠珍醬園的產品在下年二、三月上架後,當地人只會見到寫着「Made in China」的冠珍產品,他說:「買開嘅客可能無影響,佢都知道你𠵱家係香港製造,只不過係政策上、政治層面令到要改咗做Made in China,但係一啲新嘅客呢?佢唔會咁detail去理解你。」

冠珍醬園於1928年創業,以傳統天然方法生產各種廣東醬油和調味料,最初在九龍城起家,於1967年將工廠遷至元朗至今,一直堅持「香港製造」。80年代,大量工廠北移,Daniel的爺爺堅持把工廠留在香港,雖然相比之下,把工廠搬到大陸成本會降低很多,但這批香港員工已在工廠工作多年,這樣會令工人失業。冠珍醬園因此留在元朗至今,醬園的九成產品外銷於美國、北歐、非洲、澳洲等地,其中四至五成產品外銷於美國,Daniel在美國留學時,也會看見超市貨架上的冠珍產品,他會因為產品寫着「Made in Hong Kong」而開心。

■原先準備上船運往美國的貨品,因新政策下也要送回廠開箱重新包裝。

■把「Made in China」貼紙遮蓋「Made in Hong Kong」,眾人不無欷歔。

政治層面 無奈接受

8月11日,美方要求香港製造商品於9月25日起,來源地必須標示為「中國」,及後改至11月9日實施。當Daniel知悉此事,一切都處理得非常趕急,「唔係話9月中先至飛機飛十幾個鐘去,要坐成十幾日至三十幾日船,有啲內陸城市坐完船仲要坐火車」。他們有幾個貨櫃正運往碼頭,準備上船,要立即趕去把「Made in Hong Kong」改為「Made in China」,後來政策押後實施,他有鬆一口氣的感覺,「𠵱家都唔知聽日會發生咩事,純粹好政治性嘅嘢」。

他認為,「香港製造」四字的價值,「就在於全球人嘅認知,對香港嘅認識,對呢個品質嘅要求有種保證」,是「文化上、國際間認同嘅一樣嘢」,前幾代人所生產的冠珍醬料全部寫着這個字眼,當香港製造標籤轉為中國製造時,「佢見到呢個係發展中國家嚟嘅產品,點解唔可以用其他?美國唔係淨係得中國製嘅豉油,有日本製、韓國製、台灣製嘅豉油,人哋一早深入民心話呢個係一個品質嘅保證,咁𠵱家係無咗嗰種感覺」。

無奈以後運往美國的冠珍產品,都一定要標籤為中國製造,能否接受這件事?「你唔接受都要接受㗎啦,呢個係一啲政治層面壓到落嚟……」他表示,「中國製造」因為毒奶粉、假雞蛋等食物造假問題,已是一個被劃花了的招牌,所以轉為標示「中國製造」對其品牌一定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