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推出三期抗疫基金,每期高達千億元消耗下,令財政儲備料跌至約8,000億元。「水緊」情況下,政府硬推逾20年來未有新供應的中環海濱商業地王,該地皮一度估值近千億元,本來可望成政府面對財政壓力下的「及時雨」;但政經局勢未明朗,加上是次採地價及設計兩項建議的「雙信封制」入標,地皮非價高者得兼限制多,政府心急「撲水」下,或以低價出售這幅有望問鼎「中環新地王」貴重商業地皮。
中環海濱3號地皮,乃國際金融中心二期(Two IFC)後,20多年來區內新供應;地皮位處耀民街伸延至海旁,處於金融中心核心地段,擁有無敵海景,被視為一級商業靚地。地皮可建樓面逾180萬方呎,估值曾高達1,000億元,市場多番勸喻政府延後推出地段。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指,目前市場環境並不明朗,項目涉及投資金額龐大,有能力參與的發展商及投資者有限,故多次建議政府延後推售項目,但不被採納。蔡相信是次投地可獨立入標的發展商不多,預料以合組財團為主。
蔡宏興指由於上述因素,或令政府實行雙信封制,認為相關制度更有利城市空間使用及發展。翻查資料,過往香港亦曾以雙信封制招標,包括尖沙嘴前水警總部。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則直言,按現時市況,相信發展商出價較保守,但若設計意念出眾,當局或將面對兩難局面;張翹楚認為港府應舉辦如承辦商設計比賽等活動,再由發展商以價高者得形式投標,中標後兩者合作發展,既可以解決規劃及設計問題,亦可保留地皮應有價格。
中環海濱商業地可建樓面達184.3萬方呎,以市值460億元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5萬元。資料顯示,相關地段高度限制為一邊16米,另一邊50米,其中22.8萬方呎樓面需用作興建停車場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扣除相關面積,尚餘約161萬方呎商業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