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的,估不到《末世綠洲》(Greenland)竟然好睇。好睇的原因是:謝拉畢拿(Gerard Butler)的無力感觸動了我。明日世界終結時,強如謝拉畢拿,一樣形同廢人,一樣充滿無力感。
撰文:月巴氏
近年睇慣睇熟的謝拉畢拿,總是一鋪蠻力,談不上有智慧,就算讓他穿上一身筆挺西裝保護美國總統,他的智慧也不會提升,但唔緊要,因為預備給他打殘的奸角,比他更冇智慧。冇智慧鬥更冇智慧,就是謝拉畢拿式動作片大前提,當你不想用腦睇齣戲時,係爽的。
然而當面對不是白宮淪陷而是隕石來襲,謝拉畢拿那鋪蠻力再強勁,依然無力。《末世綠洲》前設極度簡單:彗星碎片變成大量隕石,並將於一日內墜落全球各地,簡單講,全人類一鑊熟。身為結構工程師的謝拉畢拿(但他這個身份在戲裏沒有被善用),有幸被選中,入住位於格陵蘭的庇護站。
如果這齣戲在舊年上映,我只會當作是一齣販賣CG末日奇觀的popcorn movie,但當置身2020,首先,戲院場內不容許食住爆谷睇末日,而事實上,隕石襲地球的大場面也極有限,就算有,都整得有點渣,以致在兩粒鐘的片長裏,大部份時間都用來交代謝拉畢拿一家為了生存,怎樣千辛萬苦動用各種合法與未必合法的方法,遠赴格陵蘭。
生存,2020年全人類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來自武漢的肺炎,令我們由生活變成生存——生活可以講求質素,但生存,沒有甚麼質素不質素,不是生,就是死,再高尚的人也立即還原為生物;就算謝拉畢拿身為專業人士,住在優美寧靜中產社區,兼有閒情搞婚外情,但當面對生死困局,立即降格為徒具生物層次的人,會拒絕營救幾粒鐘前還言談甚歡的鄰居個女。那群鄰居,每一個都努力地為自己爭取到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但統統沒有資格成為被選中的人,面對明日必定來臨的末日,他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死。
死是整定的,死之前想做一個怎麼樣的人?則取決於良知和自由意志。《末世綠洲》呈現了不同的人:有四出搶掠的人,有自私的人,有陰險有人,有絕望地尋覓生存可能的人,也有安靜地享受生命最後一天的人……走定唔走?人人選擇不同。
而謝拉畢拿一家人,別人眼中相對幸運的人,卻在臨上機,兒子被發現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立即被禁止上機。我的內心突然寒了一寒。原來在一個極端情況下,除了你的學識與職業(學識與職業代表文明程度)主宰你的生存權利,你的健康狀況,亦一樣——你既然被檢測出有病,你就再沒有資格跟其他身體健康的人,分享那難能可貴的生存機會。我想到我們的未來。
末日面前,沒有衝出太空炸爆隕石的平民英雄,更加沒有英明地帶領國民走出險境的政府及領導人——只有自救,無力地自救;無力的人,遍佈全球,是他也是你和我。而2020,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