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良機:年獲千萬入不敷支?

錯失良機:年獲千萬入不敷支?

籃壇發展舉步維艱,籃總為最高管治機構成眾矢之的,每年收取政府過千萬資助卻無甚作為;另邊廂於籃總角度,總會以推廣普及運動為目標,每年舉辦超過7,000場比賽難有額外資源發展。羅善行亦透露約10年前籃總本有機會管理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惟當年籃總擔心未能自負盈虧,錯失良機。

有網民翻查資料,發現籃總每年獲康文署資助超過1,000萬港元,金額屬各總會前列,然而籃圈卻未見長足進步,球迷阿健直指總會以業餘為名「hea做」,「當你自稱業餘水平時,就有好多事可以避免受責難,因為我只是一個業餘水平,不用對外負責。」站在籃總角度,羅善行則指正是業餘二字限制非牟利的籃總發展,總會負責普及籃球而非推廣商業化,而且每年比賽眾多、開支大,政府資助僅能維持總會基本營運,「其實政府支持的金額只夠基本職員數量,總會請人遠超預算,只是靠營運比賽收益支薪,現在總會都面臨財政危機。」他以總會早前曾討論動用發展基金批予教練應急為例,他指公帑實報實銷,事事要撰寫計劃書申請,未能靈活運用,「我們舉辦私營、公營比賽超過7,000場,成本是剛剛好。想用發展基金舉辦大型賽事,又要寫信申請和報價,我們談傾過可否拿來給教練用,原來不可行。」

場地不足亦困擾籃壇多年,香港除紅館外沒有其他適合舉辦國際賽的球場,申請專用場館一事只聞樓梯響,羅善行透露10年前政府有意批出中山公園體育館予籃總,但當年因財政問題未有接受。他又指物色場地建籃球大樓多年,惟遭政府屢次拒絕(見附表),即使有地卻只批短租,「籃總有齊方案計劃書,但卻沒地適合,有地都只是肯租給我們三年,測量一年、投標半年、興建兩年,起完都隨時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