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認真玩的就贏了

詠物誌●認真玩的就贏了

「買少間呢啲屋,可能早已買到間真的屋。」某日收到短訊,相片是一間華麗的Lego屋,下面有這樣一句解說。相信Lego狂迷看了會會心微笑,甚至義無反顧的吐出:yes, but so what?好友蔡靄兒(Joycelyn)就是其中一個,她是香港播放另類電影的本地頻道兼戲院MOViE MOViE 總經理,自然答案也配得另類。

作為一個幾歲就認真玩Lego的鐵粉,去Billund 的Lego House朝聖是梗局,她年頭還到歐洲完成超緊湊的Lego Serious Play Facilitator課程,與來自五湖四海的玩家,上曾在Lego工作的LSP祖師爺Robert Rasmussen主理的課程,利用砌Lego的創意,為團隊或公司解決問題,我笑她寓娛樂於工作。

新舊積木混合 帶來穿越感動

「砌積木之美係唔鍾意可以拆咗再砌過,人生可以嗎?」如此屈機之言,哪有反駁她的餘地?Joycelyn續說Lego之勁在於「無縫接軌」,「1974年買的底板,可以混合2020年的Lego嚟砌,這種穿越時空你唔覺得好感動嗎?」

面書已成為她晒寶之地,早已賣斷市的Lego Grand Piano、海盜船、東京鐵塔和戲院已是小兒科,她印象最深刻,是跟三個朋友一起砌出印度知名古蹟泰姬陵,每人一個角落邊聊邊砌,花了半天完成。他們還把Beatles曾訪泰姬陵的場景重現,加插了披頭四子的minifigure。

最近在《TIME》雜誌恰好看到Lego CEO(家族第四代)Niels Christiansen的專訪,提到令人措手不及的全球武肺中,Lego成為了不少家庭的心靈教堂。在無日無天的封城、隔離、WFH的日子,不少父母透過與子女遊戲,獲得了難得的特別親子時光。

3月份,Lego員工更意識到全球近90%的適學兒童不能在常規環境學習,於是在網上發佈了許多遊戲創意和建議,內容吸引了全球超過8,000萬用戶。對此,Christiansen說:「這並非要推銷更多產品,而是推銷甚麼是創意。」並指Lego旗下的基金會一直進行了海量研究,訓練玩家在瞬息萬變的環境,通過遊戲學習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武肺下,對Lego而言很重要的墨西哥廠房被迫關閉了兩個月,但今年上半年,Lego銷售額仍然增長了14%,同期總收入升7%,達到約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

年產1,000億塊膠磚積木,Christiansen坦言集團在生產玩具但絕非在玩耍。作為plastic molding的世界領導者,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符合全球化的安全標準等,當中涉及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高科技。

Lego更雄心勃勃地計劃,2030年能擺脫石油基塑料的生產,並已測試了300多種可持續性塑料生產材料,包括甘蔗。而講求創意的Lego每年出品當中有60%都是新產品,更沒有底線,唯一永遠不會生產的,是軍事玩具。

我也是砌Lego大的港童,只是毒癮沒有Joycelyn般深。談起兒時回憶,我們都很讚賞Lego有個創意機制MOC(my own creation),只要你肯想像、遞交申請,又有過萬個網上點讚支持你的點子,就有機成為Lego設計師,把想像的景物、建築、人物等通過Lego積木付諸於現實,民主過香港的選舉機制。

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