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劏房違法改建 六旬漢「搭橋」瞓馬桶

86%劏房違法改建 六旬漢「搭橋」瞓馬桶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時信誓旦旦要解決基層住屋問題,運房局長陳帆履新初期也曾在探訪劏房戶時「感觸哽咽」。民間團體「維修香港-關懷社區服務隊」在探訪活動中發現,一名年約六旬的獨居長者雷伯(化名)居於「可能是土瓜灣區最細的劏房」。

團隊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雷伯多年前與家人離異,年事已高無法找到工作,現靠綜援及僅餘積蓄過活,十分拮据。他以$1,700租住只有20餘呎長方形劏房。義工上門所見,單位實質是廁所,屬劏房走廊中的第一間,打開木門有濃烈霉味,內有大量雜物。

【土瓜灣】■雷伯居於20餘呎長方形劏房,睡覺時要用木板搭橋到馬桶。維修香港-關懷社區服務隊fb圖片

義工表示,單位一邊晾了一塊木板,伯伯要蹲在上面用餐,木板是唯一活動空間和床位一部份,另一邊是馬桶,睡覺時要將另一塊木板伸延並蓋上馬桶,猶如搭橋,好讓身體完全伸展。由於地方淺窄及佈滿雜物,義工只能在門外探訪雷伯。團隊批評業主喪盡天良,雖然伯伯性格開朗,但義工置身當中非常錐心,盼良知與公義普及香港,令香港走回尊重人權與人道主義的社會。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上月以專題個案方式進行「香港劏房違規及監管情況專題研究」,組織幹事范啟妍表示,根據長策在2015至2019年周年進度報告,全港不適切居所的數目由約10.66萬戶,增至約11.91萬戶,即五年間多約1.25萬戶。

平台引用有關數字並與屋宇署的數據比較,推算全港有86%劏房未有按小型工程監管制度申請改建工程,即反映市面上絕大部份的劏房屬違法改建。而今次的專題研究,分析了荃灣、葵涌及觀塘等劏房的環境。研究發現不少劏房在消防、通風、採光及結構不符合現行法例,舉例有劏房拆除原有防火門,不符合耐火結構。

【觀 塘】■有大廈地下單位一劏十,其中一個30呎劏房在閣樓加裝睡床變「複式」。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提供圖片

觀塘單位一劏十 30呎房變「複式」

其中在荃灣一個僅140呎的唐樓劏房,廁所屬黑廁,只有一個細小的抽氣扇作通風用途,廁所旁的廚房設有抽油煙機,但抽油煙機的排氣口竟與廁所抽氣扇的出氣口以膠喉接駁至主喉,違反現行條例。

另在觀塘一幢大廈,地下被改建及分間成約10個劏房,除了違反土地用途,其中一個面積僅30呎的劏房,用木結構在閣樓加裝睡床,而且單位無窗,只在閣樓位置打通了一個面向走廊的通氣口,明顯違反建築物條例內的天然照明及通風規定。

居於該劏房的劉先生說,劏房面積細,無法設置電視、洗衣機,通風又差,「嗰隻都唔叫窗,空氣好差,好焗」,一劏十之下多個單位都沒有向室外的窗戶,他最擔心一旦發生火警「到時實走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