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體育傳媒工作十多年,說來見笑,有些看似簡單的事情,還是搞來搞去都搞不懂 - 例如香港大球場(圖)的準確容納人數。
官方說法,坐滿就是40,000人。可是多年來每次球場爆棚,主辦單位公佈的入場人數都不盡相同;可能是門票售罄但有人缺席,又或許是安全理由而不開放全部座位,人數不一,卻同稱爆棚,故此報道之時,避重就輕;有時不談實際人數,或簡單一句「約四萬名球迷坐爆大球場」帶過就好,通常亦不會有人斟酌。
先轉轉話題。行文前幾小時,我在拿着電話看新聞。疫情之下的日常,時近中午,總有「消息」傳出當天新增確診數字,各大傳媒亦樂於推播;突然看到一句,「消息指本港新增約兩宗新冠肺炎確診」。如此句式,看似沒有問題,卻又有種說不出的奇怪;多看幾次,就知問題出於那個「約」字。
何時用「大約」、「大概」?其一,在於不清楚實際數字之時,如上文大球場的例子;其二,是寫一個較大而又不算太重要的數字,為免累贅,就取約數。地球約有76億人、某富豪財產近三百億、伍家謙收藏約七百對球鞋,等等。除非需要交代特別意思,否則寫成「地球有七十六億五千九百九十三萬七千四百二十一人」,過於冗長,意義亦不大。
一般來說,「大約」之後就不會跟隨準確數字。約就是約數,如大約後面附加精準數字,則大約就不成立,沒有人會寫成「地球大約有七十六億五千九百九十三萬七千四百二十一人」的,文氣不通。那為何會變成「約兩宗」肺炎確診?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怕錯報惹投訴。疫情瞬息萬變,「消息」亦未必準確,萬一與最終數字不符,就有誤報之嫌。入行之初,有前輩「教路」,若想避免麻煩,除非把握十足,否則盡量不寫實數;398人就寫做「接近四百人」、501隻貓寫成「有超過五百隻貓」、32,000元現金寫作「大約三萬元」。大約、超過、接近、外加一句「消息指」,似是尚方寶劍,自保良方。自保當然沒有錯,但「不出錯」與「準確」之間,其實是有點距離的;為求不出錯而棄基本文法而不顧,似乎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從今以後,一就一,二就二吧。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