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勿論恒大(3333)日前流出文件屬真屬偽,但其中一個「亮點」,是披露了所有欠銀行、信託及發債規模資料,金額合共8,355億元(人民幣.下同),數字與恒大截至6月底止中期報告中的總借款(一年內歸還3,957億元;一年後歸還4,398億元)脗合。
恒大總負債近兩萬億元,當中總借貸8,355億元,相當於近萬億港元。撇除逾2,300億高息債券及3,600億元信託金融機構放貸(貴利息),向銀行借貸規模約2,300億元;境內銀行75間,境外銀行(主要是香港)八間。內銀股價今年重挫,但股價跌多跌少,某程度與貸款質素掛鈎;肯大額放貸予恒大的,企業管治以至風險承擔,都屬較差,這由股價可以印證。
市場流傳名單,借得最多的內銀是二線行民生銀行(1988),涉額近300億元,今年股價累跌三成。其次是四大行、以低質見稱的農行(1288),借貸約157億元;另一間借較多的四大行是工行(1398),金額約百億元。兩大行年間股價瀉三成,跑輸另外兩間大行。
中信銀行(998)計及境外,合共向恒大放貸131億元,股價年內累挫36%。
大行借得多,相對本身總借貸比重仍是很低,但部份三四線、城鎮級內銀,居然動輒借近百億元予恒大,包括浙商銀行(2016)、江西銀行(1916)及盛京銀行(2066),這些股份跌幅較少,甚至上升,原因是根本無散戶參與,純粹自家樂園。
沒錯,內銀今年仍維持派高息,部份高見10厘;但高息背後卻是賺息蝕價,彌補不了損失。甚至乎,過去10年上市的內銀,差不多全數潛水,現價仍遠低於招股價;如民行較定價低54%,信行亦輸一半,農行較招股價低25%。
上周寫過一篇題為〈「大到不能倒」 抑或被「鬥地主」〉,講述恒大許家印上市前夕加入彤叔「鋤D會」;往後部份D腳仍「有來有往」,而最近一單,涉事單位包括向恒大借第十幾次錢的盛京銀行。
2014年,盛京銀行在港IPO集資逾百億元,引入周大福、張松橋及中策集團等基礎投資者。恒大自2016年開始掃入盛京,成為最大股東,不過礙於公眾持股最低水平監管規定,恒大將5.77億股H股(近70億元)賣予大劉旗下華置,當時盛京股價雖跌至8元以下,但華置仍以恒大買入原價、每股12元溢價承接,之後又將整批股份以約70億元代價出售給甘比,同時以派特別息形式「補貼」她近28億元。
2017年,甘比大手沽出2億股盛京股份,張松橋和眾安保險(6060)董事長歐亞平於相若時間先後買入;今年初,甘比以每股6.5元減持9,000萬股盛京銀行,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並由張松橋同日接貨。
時間推前至去年6月,恒大以每股6元認購盛京22億股內資股新股,總代價132億元,同時配發H股予「仙股大王」孫粗洪及維他奶後人羅琪茵,溢價兩成認購,涉48億元 。盛京銀行當時表示,所得資金將用作增加核心資本,支持業務持續增長。
鋤D會又好,地主會又好,這類小圈子涉及的股票,一律不會沾手。跌得多試撈底,可能越撈越低;欲反手沽空,但他們朋友多,齊心合力下,隨時挾死無命賠,以往亦發生過很多次,建議大家避之則吉,食吓花生算。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