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聯賽僅屬業餘,發展備受掣肘,因此有球迷提倡借鑑ABL和台灣新成立的P.League+,甲一鋪路邁向全面職業化。不過職業聯賽開資極鉅,本地籃壇商業價值本已不高,加上缺乏配套,球員出路窄,全面職業化舉步為艱;羅善行則建議集中資源,組一支精英港聯隊參與外地聯賽,以此提升籃圈水平。
職業聯賽如ABL以商業娛樂模式運作,球迷異口同聲齊指ABL如同另一層次的觀賽體驗,亦彷彿瞥見香港聯賽轉型的學習楷模。但羅善行認為難度極高,「錢」乃最大問題。即使是甲一的半職業球隊如南華、滿貫,惟兩隊每年班費亦動輒過千萬,有份帶領乙組球隊的羅善行形容班主似善長仁翁,「要付幾十萬租場請外援住酒店,是老闆自掏腰包拿出來。」除金錢外,羅善行亦認為球員出路窄,業界推動職業化時不能忽視未來配套,否則會賠上年輕球員的未來,「職業化是好,但退役後怎維生,香港能開這麼多教練班?球員會否成為推動球壇的犧牲品?」
地大人多如台灣亦僅得四支職業隊,甲一短期內全面職業化機會極微,但羅善行認為可參考以往香港飛龍出戰CBA的例子,創立一支港聯出戰如CBA等聯賽,以啟德體育園為主場,爭取政府撥款與民間合資支持,讓精英球員衝出香港,「純講籃球,最近舞台就是CBA,我們能有一隊參加,整件事就不同了,香港老闆絕對有人贊成,球迷投入程度都相差很遠,香港40萬人支持一隊,試想像打CBA球隊時主場情緒有多高漲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