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粵語趣談 - 沈西城

英式粵語趣談 - 沈西城

上海朋友小李喜歡講粵語,五音不全,照講如儀,勇氣可嘉。近日傳來一紙研究粵語心得,指稱不少粵語來自英語:「弟收集了些少資料供兄品評。」Thank you,謝謝儂,不負弟意,做一次文抄公,以饗讀者。不論上海人、廣東人,上一代的都比較講究派頭,原來派頭一詞來自英文pride,取其諧音而成。男的西裝革履,女的身穿華服,雙擁共舞,衣香鬢影,香檳瀉地,派頭十足。廣東人愛罵人,粗言穢語,全國第一,最常見的罵句便是仆街,以為是動詞,實是名詞之誤,轉自外國人所說的poor guy。小時候,去派對,總看到不少穿得花花綠綠的大哥哥邀請女生跳舞,躬身蝦腰,人稱smart,身邊有好謔者不屑說「薯嘜至真」,薯嘜就是英文的schmuck(蠢人)。在TVB的創作組日子裏,上司常常問我「沈公,今日有乜嘢花臣?」花臣者即fashion,變成粵語便是gimmick,也就是新點子。我也不foolish,自創英式粵語fashion Robert(花心蘿蔔),傳誦友儕間。

近年電影搞新意思,每在劇終時,插入蝦碌(NG)鏡頭逗趣。蝦碌即hard luck, 有倒楣之意,周星馳的電影最擅之。打劫叫老笠,即英語rob, 劫匪拔刀打劫大聲喊「咪郁,老笠!」有人老笠,你能不腳軟,發D騰(frighten)?朋友,你一定上過波樓打桌球,偶然神勇,一Q撞入黑球,以為是生平得意之舉,人家卻笑你符碌(fluke),僥倖擊中,氣死。我出門旅行,妻子必提點「老公,你唱定錢!」唱錢就是change。好朋友有一句口頭禪「屙拔甩?」上海佬聽得一頭霧水,原來乃係blood,屙血嘛,當然大件事。香港華洋雜處,英為粵用,不足為奇。

附註:此文寫畢,不慎delete,要重新再寫,真係屙拔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