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增持或助澄清未列黑名單 平保成滙控大股東

中資增持或助澄清未列黑名單 
平保成滙控大股東

【本報訊】成為中美角力磨心的滙控(005),近日傳或被列入首批《不可靠實體清單》,令股價急插,但風雨飄移之際,中資平保(2318)旗下平安資產管理(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於本月23日掃入滙控1,080萬股,涉資逾3.05億元,持股比例躍升至8%,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分析認為平保此舉除了因滙控股價便宜外,亦有助穩定市場信心。

據港交所的股權披露,平保於本月23日以平均價每股28.2859元增持1,080萬股,斥資逾3.05億元,持股比例由原先的7.95%,躍升至8%,已超越美國基金貝萊德(BlackRock)的7.14%,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持股8%超越貝萊德

平保對上一次公開增持股權披露,要數2018年11月1日以每股65.11元掃入537.56萬股,持股因超過1個百分點整數,而觸發披露要求,當時披露持股為7.01%或14.189億股,由於滙控年初至今累跌53.66%,平保單是這批持股賬面已勁蝕463.28億元。

至於在2018年11月1日以後,至本月23日增持1,080萬股之前,平保在這段期間亦有增持滙控,惟持股比率未達整數百分比,根據上市規則毋須披露,而在周三的增持後,其持股升至8%,終因觸發上市規則披露要求而曝光。本報就事件向平保發言人查詢,發言人重申投資滙控屬於長期的財務性投資。

滙控業務遍及全球,包括「一帶一路」多個相關國家。據滙控2019年年報,中東及北京客戶賬項為381.26億美元(約2,954.8億港元),較2018年增長7.68%,升幅已跑贏歐洲及亞洲;稅前利潤方面,當歐洲業務面對46.53億美元(約360億港元)虧損時,中東及北非業務卻按年升近五成至23.2億美元(約180億港元)。滙控於土耳其及埃及均有業務,亦是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國家之一。

然而,官媒《環球時報》首席記者日前引述消息指,滙控很可能成為首批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外資企業;同時,惠譽指滙控與中國關連度非常高,料美國政府或會尋求制裁有損香港自治的企業,滙控屬高危金融機構之一。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平保增持除了滙控股價便宜外,亦可理解為國家向市場發出訊號,以澄清滙控被中國列入黑名單的謠言,料可正常在內地經營業務,有助穩定市場信心。

分析料股價未見底

宏匯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總監林嘉麒對平保增持滙控不感意外。他指,滙控目前市賬率偏低,而平保一向採取長期投資的策略,只會「越低越買」,而且平保或對滙控重組感到信心。不過,林嘉麒認為股價仍未見底,「滙控始終有結構性問題,未來仍視乎派息、重組,以及傳被列入中國黑名單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