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動腦筋郁手指 改善認知障礙 嫲嫲剝蒜頭Keep住精靈

胚芽故事●動腦筋郁手指 改善認知障礙 
嫲嫲剝蒜頭Keep住精靈

「有時候我們單方面認為老人家做不到或需要被照顧,換個角度看,我們究竟有沒有花心思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呢!」爺爺三年前過身後,25歲的陳睿浵以及23歲的妹妹陳海晴肩負起照顧有認知障礙、85歲嫲嫲的重任。有一日忽發奇想讓嫲嫲剝蒜頭,改善嫲嫲因認知障礙而日夜顛倒的生活時間,繼而把蒜頭加入本地農產品,調配出香港製造的蒜茸醬。之後阿浵索性成立「蒜頭婆」計劃,讓社區老人家一起剝蒜頭,發揮所長。

「爺爺和嫲嫲舊時都是十指緊扣,現在我取代爺爺的位置與嫲嫲走下去,希望給嫲嫲一種安全感。」阿浵的爸爸在他念中學時過身,由細到大兩兄妹主要由嫲嫲照顧。爺爺離開後,妹妹接近一年沒有工作,全天候照顧她,直到近日才請了工人姐姐幫忙。2003年,嫲嫲已出現認知障礙病徵,初時忘記拿鎖匙、買太多餸、煮餸落太多糖。目前病情屬中度,影響記性、對人及環境的認知,甚至時間觀念。「有時連我們兩兄妹都認不到,一些與妹妹同年齡的人,嫲嫲同樣喊她妹妹。去年嫲嫲曾在尖沙嘴公園走失,然後坐地鐵由尖沙嘴回將軍澳,最後有途人把她帶回警署。」現在基本上早午晚三餐及日常生活,每個細節都需要照顧。

阿浵與阿晴閒時都會與嫲嫲一起剝蒜頭,朋友Ruby(左一)亦不時前來幫忙。

嫲嫲每朝都會把一盒四款不同的豆分類,孫仔藉此觀察其眼部健康情況。

早上天氣好,阿浵與嫲嫲散步做運動。

爺爺離開頭兩年,兩兄妹基本上是24小時全天候照顧嫲嫲。受訪者提供

阿浵重視長者自理能力,他指80或90歲都可以參加剝蒜頭活動。受訪者提供

爺爺生前與嫲嫲十分恩愛,經常十指緊扣逛街拍照。受訪者提供

配本地材料 30小時製手工醬

「因為認知障礙,嫲嫲會把日夜顛倒,如果平日太清閒她會睡覺,老人家長時間睡眠會流失肌肉,我們盡可能不讓她在早上睡眠。」早餐過後,阿浵安排分豆或剝蒜頭活動讓嫲嫲動動腦筋及雙手,天氣好就會出街散步。認知障礙晚期會影響自理能力,簡單如吞嚥都做不到,他們盡可能讓嫲嫲自理,不論穿鞋、刷牙或換衫。在社會創新NGO工作的他,參考社區中心分鈕釦的活動,讓嫲嫲把一盒四款不同的豆分類,當中眉豆及扁豆外形大小非常相似,眉豆有一點黑色,而扁豆沒有,分豆過程讓他知道嫲嫲的眼部健康情況。剝蒜頭則訓練嫲嫲手部靈活性,每次剝蒜頭她都會進入忘我境界,非常專注,不但消除睡意,兩個孫亦有自己稍作休息的空檔。

由於阿浵一向支持本地農業,令他萌生以本地農產品製造蒜茸醬的念頭,最後花了一年時間研發自製蒜頭醬。材料包括大埔林村的菜脯、本地有機辣椒醬、豆豉、鹽田梓海鹽等等。嫲嫲剝好的蒜頭,會交到持牌的食品加工場製作,放入攪拌機內攪碎並加入油,蒜茸慢火炒至金黃色,經過四至五小時脫水後,變成蒜茸精華。菜脯重新清洗,曬乾再切粒,需要四小時。炒勻所有原材料後,消毒玻璃樽後入樽,製作時間超過30小時 。「蒜茸醬是懶人的恩物,平日下班太累,隨意把蒜茸醬撈麵或飯即可,非常美味,嫲嫲非常喜歡。」

蒜香醬製作時間超過30小時。每瓶$58

採用大埔林村的菜脯、本地有機辣椒醬、豆豉、鹽田梓海鹽等等。

蒜茸慢火炒四至五小時至金黃色,研發期間通常與朋友輪流炒。

蒜茸醬平日在工場生產,入樽前都會消毒。

市集暫停擺 龐一鳴賣書送醬

「由於需要不同的朋友支持一起做醬,我們的口號是一顆蒜頭連結你我她。」阿浵的朋友經常探訪嫲嫲,與她一起剝蒜頭,輪流炒香蒜茸,嫲嫲與蒜茸醬不知不覺成為阿浵與朋友連結的橋樑,假日甚至會與嫲嫲走到農場玩樂。他之後亦找朋友用嫲嫲招牌笑容設計了「蒜頭婆」標誌,加上嫲嫲親身上陣,令蒜茸醬在市集大賣。

阿浵更與社工朋友Ruby找不同機構和組織合作,把蒜頭婆計劃推廣至社區,藉着一小時剝蒜頭的活動,讓社區內長者們坐在一起,了解對方的名字、鄉下等,建構一個有趣的互動平台。認識阿浵四年,Ruby透過計劃亦有所得着,「以社工角度來說,阿浵好像狠狠地摑了我們一巴,以往我們不知不覺把長者視為被照顧者,忽略了他們的自理能力。在蒜頭婆計劃中,令人相信每一個長者其實都有生產力,讓他們尋找自己在社區的角色。」

因為武肺肆虐,市集被迫暫停,但一直積極推動社區運動的龐一鳴就身體力行,協助推廣「蒜頭婆」這個本地創作。在他新開的一拳書店,推出買書送蒜茸醬的計劃,「對我來說推廣閱讀也要找一些新方法,蒜茸醬由嫲孫兩人合作,這個手作的香港農產品理念構思都非常好,不如就賣書送蒜茸醬吧!」得到龐一鳴的幫助,嫲嫲仍能繼續剝蒜頭,不會影響她「腦力」運動。

武肺來襲前阿浵經常與嫲嫲走到由大學同學經營的麥棠農場。

阿浵經常玩弄嫲嫲的面珠。受訪者提供

蒜頭婆 facebook:garlic.po

記者:翁怡富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