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好在上次覆診嘅時候,你叫我唔好停藥,如果唔係上個月真係唔知點算……」
「本來諗住好哋哋,已經有一輪無本地確診㗎啦嘛,所以我覺得可以停囉,點知突然間又爆第三波,我又要轉返work from home,我哋呢行喺屋企做唔到嘢㗎,啲文件又唔齊,同埋喺Zoom度好難同同事傾到嘢,下下又要安排會議,啲工夫積埋積埋,到最後咪又係要返公司做番,仲唔計困咗喺屋企,街又無得去,旅行無得去,連想出街食飯都唔得!」
Z患有抑鬱症,年前服藥後,低落情緒、沒動力和失眠的問題已經減退,工作也回復正常,公餘可以跟朋友打波食飯,大概一年前已經完成鞏固療程,開始減藥,但當藥量減到一半時,遇上肺炎爆發,所以唯有將減藥的步伐停下來。之後於第一、第二波之間,又把握機會,再減了一點藥,到了兩個月前,Z剩下最後的四份之一粒藥,所以他也很希望盡快把藥減掉。當時疫情第二波剛完,第三波未到,大家也比較樂觀,所以難怪Z提議把握時機,盡快把藥停掉。不過,家人和醫生都擔心,雖然當時香港疫情控制得不錯,但其他國家仍然大爆發中,有很多預計不到的因素,所以醫生擔心萬一疫情出現預計以外的轉變時,到時候Z的情緒又出現波動的話,便很難分辨出到底是減藥失敗,還是因為疫情有關的壓力引致新的情緒問題。
到目前為止,疫情發展了九個月,不少人的工作環境也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有可能是因為work from home而令工作進度慢了,一旦回到公司,工作便排山倒海而來,難以招架。也有一些公司,可能有同事覺得擔心會裁員,於是搞一些「小動作」,講是講非,也令工作環境增添了不少壓力,當然,另外全球經濟環境變差,沒有一個行業可以倖免,返工自然要更加落力,「打醒十二分精神」,所以這段時間,如果正服用情緒藥的話,除非很有把握,否則不要輕易減低藥量,更不應該貿然將藥停掉,否則遇上第四、第五波的話,病情便可能變得非常複雜。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